【摘 要】
:
近年来,低碳交通与绿色出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步行与骑自行车作为两种重要的无碳交通方式,成为人们短距离出行的主要选择。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的道路不断被拓宽,行人和自行车的慢行交通用地逐渐被挤压,自行车和行人的冲突越来越严重。因此,有必要对共享道路上自行车影响下的行人运动特征开展深入研究,从而科学地设计交通设施和进行交通管控,保障行人与自行车出行的舒适性与安全性。本文重点关注自行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课题(No.2018YFC0807000,2016YFC08025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2074252,71904006); 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No.202004a0702005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低碳交通与绿色出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步行与骑自行车作为两种重要的无碳交通方式,成为人们短距离出行的主要选择。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的道路不断被拓宽,行人和自行车的慢行交通用地逐渐被挤压,自行车和行人的冲突越来越严重。因此,有必要对共享道路上自行车影响下的行人运动特征开展深入研究,从而科学地设计交通设施和进行交通管控,保障行人与自行车出行的舒适性与安全性。本文重点关注自行车影响下的行人流宏观特征、行人与自行车之间的微观相互作用,以及对行人避让意图进行预测的可行性。第二章中我们开展了环形通道上人群与一辆自行车混合流的受控实验,分析对比了不同密度的人群在受到同向或反向运动的自行车影响时的基本图、分层现象和高密度簇的形成规律,以及人群密度、相对运动方向对自行车运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自行车在与人群同向或反向运动时对行人基本图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单向流中的自行车明显限制了行人流;而在双向流中,我们观察到0.9ped/m2的临界转变密度,当人群低于临界密度,自行车对人群运动的限制不明显。对于自行车而言,其速度也取决于相对运动的方向,但是当跟随效应被排除后,这种差异变得不显著。在分层现象上,与单向流相比,双向流中形成的分层更为集中,且层间距较小。这种差异可以用单向和双向场景下行人对潜在碰撞的认知差异来解释。同时,我们还发现自行车对人群行为的主要影响是反向传播密度波的产生,这种密度波直接导致了形成高密度簇的Y形模式,这意味着随着前向和反向传播的密度波的合并,稳定的高密度簇有可能会形成。此外,在双向流中,产生的反向密度波还可能通过降低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来促进高密度簇的衰退。在第三章中,首先我们发展并验证了一种直通道内行人运动的无碰撞模型。然后我们通过实验研究了行人和自行车在相互作用中的避碰行为,实验包括一组单列行人与一辆自行车的单向或双向运动。最后,结合实验中的发现,我们将无碰撞模型推广到行人与自行车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实验结果表明,在避碰过程中,自行车的期望安全距离小于行人的期望安全距离,在避碰过程中人和车会有明显的速度变化,这可以分为路径的选择和速率的调整,这些行为又取决于行人和自行车之间的距离以及他们的相对运动方向。基于实验观察,在主观认知和决策的概念下,我们引入了两个方向决定参数(临界前向距离和期望安全距离)以及两个速度决定参数(弛豫时间和临界减速距离),建立了行人与自行车的无碰撞模型来描述行人和自行车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分别用直接校准法和交叉熵算法对参数进行了校准。模型模拟再现了双向和单向行人-自行车混合交通中各自车道的形成特性。微观验证还表明,我们所提出的无碰撞模型可以较好地重现双向场景中行人和自行车之间的微观相互作用,该模型的重现能力不仅体现在轨迹层面,还体现在瞬时速度和运动方向层面。第三章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迈步预测行人避让意图的数据驱动方法。通过利用机器人平台和动作捕捉系统开展行人对移动障碍物的避碰实验,我们从实验结果中确定了避碰迈步的相关特征,并验证了该数据驱动方法的可行性。与传统的只考虑前向距离的建模方法相比,数据驱动方法可以综合处理更多复杂因素,从而进行更好的预测。曲线下面积值AUC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特征向量,分类器能够输出合理的结果。研究发现,当行人意图避免与障碍物的潜在碰撞时,他通常需要运动两步以进行调整。通过将前一步的状态包含到特征向量中,数据驱动方法的性能得到提高。我们所提出的数据驱动方法具有一定通用性,可在安全、健康等其他领域使用。最后我们对本研究主要结论做出了总结,阐述了其意义与局限性,并对未来工作作出展望。
其他文献
生物金属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包括高的比强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中等的弹性、高的硬度和优异的抗疲劳性能。然而,当需要这些材料植入人体发挥功能时,其表现为生物惰性。此外,这些材料无法预防和解决植入物引起的感染。材料植入人体后,经常发生骨/植入物界面早期骨愈合不足的情况和细菌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将会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巨大的痛苦。至今为止,没有一种治疗方法能够保证快速彻底地消除细菌感染/生
近些年,各高校陆续采用数字化模式管理人事档案,提升了管理效率,但由于人事档案数字化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网络安全隐患等弊端。本文进行阐述和分析,以期能够促进高校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长远发展。
光纤激光器作为一种具有极高光束质量和功率可扩展性的固态激光器,在当今的激光器研究领域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早期的光纤激光器主要集中于单模光纤激光器,而进入21世纪后,可输出高阶模式光束的光纤激光器逐渐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高阶模式主要分为标量模式、柱矢量模式和涡旋模式,其区别于基模的场强和偏振分布使得其在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模分复用、粒子捕获与操控、高分辨光学显微成像和激光器加工等领域有着独特的优
能量约束对于未来聚变能的实用性至关重要。尽管托卡马克高约束模式(H模)的能量约束时间是低约束模式(L模)的2-3倍,但根据ITER98(y,2)定标率,能量约束时间随着功率的增加而下降,这对未来反应堆高功率运行是不利的。因而在H模运行模式下仍需进一步提高等离子体整体约束性能。EAST装置在射频波主导加热条件下普遍观察到上单零位形反场方向(纵场俯视逆时针)的等离子体性能明显好于顺场(纵场俯视顺时针)
新课程标准改革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现代化教育理念对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的优化与创新,在坚定"以生为本"核心理念的前提下构建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阅读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探索兴趣,保证他们在自由表达观点、展示自我的过程中实现思维创造力、表达能力、文学素养的不断提升。本文着重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纳米结构金属材料通常含有高密度的界面,这些界面的存在一方面使其强度、硬度、疲劳、摩擦磨损等力学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但另一方面也会降低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在相同条件下纳米晶材料比粗晶材料更容易发生结构粗化。研究表明,纳米晶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容易发生机械诱导的晶界迁移,晶粒发生粗化的同时材料也随之软化,这极大地限制了纳米晶金属的工业应用,同时也使得塑性变形制备纳米晶金属变得极为困难;此外,纳米晶在受热
尺寸效应因显著影响金属材料的性能而备受材料研究者的关注。例如,纳米结构、超细晶结构金属材料具有的超高强度使其在高比强及节能等方面的应用极具吸引力。塑性变形因高效便捷引入高密度位错和界面细化晶粒而被广泛应用于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实验证明塑性变形诱导晶粒细化有效性与材料本身属性、变形条件等密切相关。以高层错能金属Ni为例,在叠轧、等通道挤压、冷轧等传统塑性变形过程中,位错滑移机制主导塑性变形,晶粒被细
在高校教育工作改进实施过程中,教学秘书是新型政策的传递者、教务考务的管理者、教学档案的建设者,在实际教育活动开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同时,教学秘书也是保证高校基层教育教学工作实施过程能够有序进行的重要核心岗位。本文将对高校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具体协调路径展开分析讨论,以此帮助教学秘书在开展工作时能够有所参考,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逐步提升,越来越多先进数字技术被运用到各行各业的生产中,为其工作效率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现阶段,诸多工程类事业单位已逐步推行档案管理改革工作,以先进的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建设来提升工作效益,有效缓解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并提升数据信息分析精准性,实现高效档案数据储存。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各工程单位需进一步增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建设,借此来达成高效的档案信息共享,提升项目档案管理
在当代企业建设发展中,企业内部的风险管控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生存率与生存效应,是保证企业安稳运转的关键,且在国际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的现今,企业对风险管控工作的落实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后续发展,因而成为企业较为重视的部分。本文通过对企业风险的分类进行概述,讨论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控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控中的积极作用,从而分析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控的应对策略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