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德科技合作形式与内容研究——中德合著SCI论文的计量分析(1979-2003)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H376854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中德之间的科技合作进行研究,尝试对两国间更加有效地开展合作给予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主要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德科技合作进行分析,研究样本是1979-2003年间7985篇中德合著SCI论文,以此揭示中德科技合作的形式与内容特点。按照论文的时间分布、学科分布、期刊分布对中德合著形式展开研究,并运用词频分析的方法研究合著内容,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1999年以前中德合著SCI论文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指数分布趋势。1990年之前的中德合作中,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的合作占主导地位。 第二,1997-2002年中德合著SCI论文发文期刊年度平均影响因子在1.66-2.50之间。论文主要集中于物理学、材料科学与数学领域。 第三,中德合著SCI论文标题高频词汇分布可以反映出两国在化学、物理、生物与医学领域的关注焦点。 研究中德之间科技合作的形式及内容,既为两国间顺利开展合作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依据,也为我国参与国际科技合作提供了借鉴。
其他文献
本文以现存于《大正藏》及《卍续藏》中的吉藏解经文献为基础,试图通过文本分析阐明吉藏解经之特色与方法。解经之学,是汉传佛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源远流长,从现存的资料来看,自
本文是一篇关于《庄子》文本本身的论文,旨在以“主体间性”作为理论背景和考察问题的视角,就其思想中对于个体存在的关注以及对于不同个体存在之间关系的关注这样两个不同的
党的十七大以来,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作为关系社会长远发展的战略任务。公民道德是调节社会成员之间伦理关系和行为的准则,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当前
玄学的产生是中国哲学思维进程中的一大转折,由汉代经学向魏晋玄学的演变具有思维逻辑发展的内在必然性.该文就这一思潮转变过程大致做一分析.该文试图说明魏晋玄学是在对汉
无论是人还是社会,都必须求发展。本文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为依据,遵从事物发展的有序性、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论述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本文
在当代社会,环境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各种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以预防为目的的一项有效的法律措施,公众参与则一直是它的核心,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
  明代中后期,由于受阳明心学及泰州学派的直接影响,在文人士大夫中禅宗心性理论广泛流行。他们在晚明社会掀起了重主体、崇自我,肯定人情物欲为合理的个性解放思潮。这股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