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汉结合部多元宗教共存与对话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21次 | 上传用户:hj52576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教对话肇始于基督教为谋求教内各派和解而进行的探索,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热门的宗教理论之一,为世界各大宗教所接受。我国学术界对宗教对话理论的研究还停留在引介西方理论,进行消化吸收的阶段,正在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对话理论体系。本文运用宗教对话理论对藏汉结合部的宗教对话模式进行研究。文章根据笔者对陇西走廊中的藏汉结合部舟曲地方的田野调查,探讨藏汉两族作为苯教、藏传佛教、民间信仰和基督教等宗教的信众所进行的冲突和对话,勾勒出当地多种宗教并存的宗教格局,展现藏汉信众如何成为复合型宗教信徒,实现民族融合的过程,总结出藏汉结合部的地方性宗教知识和宗教对话模式。苯教、藏传佛教和民间信仰是舟曲地方的传统宗教,由藏、汉两族信仰。历史上,民间信仰是与苯教和藏传佛教对立的宗教,发挥了团结汉族移民,与藏族争夺自然资源,谋求生存与发展的作用,这在明朝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直至清朝初期,随着舟曲地方二次移民的完成和生番土司的归附,形成了藏汉杂居的分布格局,双方最终达成了和解。这一时期舟曲地方的苯教逐步佛教化,依附藏传佛教而存在,藏传佛教与民间信仰构筑了山水相依的平衡格局,藏汉两族也成为复合型宗教信徒。由于藏汉通婚的普及,藏汉两族也在较大范围内实现了融合。而基督教从20世纪20年代传入后打破了这种平衡格局,引发了宗教冲突。“文化大革命”后,很多藏传佛教寺院没有及时恢复,重建的民间信仰寺院则成为新的宗教文化中心,是藏汉信众实现宗教诉求的重要场所。舟曲地方的苯教、藏传佛教和民间信仰共同构筑起倒三角的宗教平衡图景,将基督教排除在外,发挥着维护地方稳定与和平的作用。近年来,这种宗教结构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并不影响各宗教的关系和当地的民族关系。文章用宗教现象学理论对舟曲地方各族信众举行的宗教仪式进行分析,进而区分了神圣时空与世俗时空,认为献祭仪式维系着神圣与世俗的秩序,成为信众对话、交往和展示地方文化的舞台。通过对神界的分层与诸神格的分析,认为诸神的关系是各族民众关系在宗教中的反映。藏汉两族在明清两朝的冲突是不同宗教知识差异性的体现,尤其反映在宗教生态观和生存文化上,这属于生态神学的研究范畴,藏族创造了以苯教为核心的生存文化对以森林为核心的生态系统的循环补充机制,而汉族则形成了以人类为中心的生存文化,经过不断的磨合,汉族最终接受了藏族的宗教生态观和生存文化。最后,本文在人类学视野和宗教对话理论支撑下,对舟曲地方的宗教对话模式进行了总结,历史上的事实证明,在已有宗教对话理论中的宗教置换模式并不适用于舟曲地方,宗教互益模式才是舟曲地方宗教对话的主要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并不是一直在和平环境中发挥作用的,而是伴随着宗教冲突,通过民间的力量来实施,冲突是实现互益模式的必然途径之一。
其他文献
性嫉妒(sexualjealousy)是一种进化而来的特殊的心理机制,当一段情感关系出现真实的或潜在的入侵者的迹象时,这种机制就会被激活,用以防止可能的背叛的进一步发生,保护现有关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交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缓解了长期存在的“瓶颈”制约,有效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但是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
研究背景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时代,人口老龄化和增长过快给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探索衰老的内涵,寻找有效的延缓衰老的方式,是
纵观冯契先生一生的哲学研究和学术活动,大体都是围绕智慧的探索而进行的,建立了以广义认识论为核心的哲学智慧的学说。追求真善美统一的哲学思想,努力培养真善美统一发展的
可穿戴步行助力机器人是一种交互式机器人系统,在日常生活、运动康复、临床医疗及军事应用等领域有广阔的前景。它通过感知系统获取穿戴者的运动意图,并检测当前人体及机器人
随着舆论的社会力量不断放大,重要性不断凸显,舆论学也被认为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一门显学。然而舆论学研究理论尚不成体系,研究方法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传统民意调查方
随着空间科技的发展,外层空间活动的商业化趋势不断加强,外空活动的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化,私营实体对从事外空活动的兴趣不断高涨。目前,如何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法律机制来规范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随着时代的潮流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日益发达,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财会部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而这之中,会计基础工作作为财会部门工作的奠基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