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99年我国高校招生规模大幅度扩张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呈几何倍数增长;而2008年以来发生的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国际贸易、证券投资、金融等行业遭到的挫伤首当其冲,使得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当前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就业结果层面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经济管理类高职类毕业生尤其突出。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对于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等个人综合能力十分注重,即相关的就业综合能力在就业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就业能力即就业综合能力是学术界的说法,表示的是招聘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另外,新兴的衡量一个学校就业如何的指标是就业质量。本研究尝试探讨不同的学生干部担任经历背景下、不同性别背景下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差异,并考察经济管理类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相关关系。本研究选取部分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2012届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及部分企业管理人员、教师代表等作为调研样本,理论构想并最终确认经济管理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可以用以下几个指标综合反映,即基本技能、沟通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工作与交往能力、自我意识与发展能力等;利用本研究设计的研究工具展开实际调查,并利用SPSS17.0软件对实证调查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含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结果表明:(1)不同任干经历的经济管理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有任干经历的学生就业能力高于无任干经历的学生;不同性别的经济管理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不存在明显差异。(2)不同任干经历的经济管理类高职毕业生的客观就业质量、主观就业质量和总的就业质量等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有任干经历的经济管理类高职毕业生其就业质量各分指标皆稍高于无任干经历的学生。不同性别经济管理类高职毕业生的客观就业质量、主观就业质量和总的就业质量等不存在显著差异。(3)经济管理类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的相关性与是否具有任干经历的维度无关。同时发现: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存在显著的低度相关关系,其中男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为显著中度相关关系,但是女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相关性十分微弱,而且并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最后本研究结合数据分析结果从政府、高校与高职生角度分别提出提高经济管理类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