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线性思维是复杂性思维的一种,它是指以非线性特点为基础,面对非线性世界上的各种复杂问题,用开放的、多变的、综合的、创新的、求异的思维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非线性思维具有系统性、开放性、求异质疑等特点。目前,非线性思维由于其自身的适用性引起越来越多的教育者的关注。随着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历史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社会现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实施上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另外,还要求教师应该主动地推进教学手段,使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和开放化。将非线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入高中历史教学中,符合新课改的内在要求和时代精神,在教学中培养非线性思维能力不但可以促进教师转换思维、更新教法,熟练地掌握和整合不同的教学模式;而且还可以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一种全面的、创新的学习思维。非线性思维能力与简单性、缺乏变通的线性思维相比,是高中阶段历史学习者应当掌握的思维能力。非线性思维能力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联系是多方面的。历史具有非线性的发展特征;历史学界中在非线性研究视角下存在“复线历史观”这一观点;历史思维能力与非线性思维能力具有许多的相同之处;非线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符合国内外高中历史课程的未来发展趋势;高中学生需要培养更为复杂的非线性思维能力以适应高中历史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培养非线性思维能力可以保证高中历史教学实施过程的动态化和开放化。高中历史教学中线性思维被过度培养,非线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被忽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以接受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占据主导地位,以探究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较少使用且其优势发挥不足。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教师教学思维的固定化导致对学生的非线性思维能力培养不足,体现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间联系松散等;二是学生学习思维的僵化阻碍了非线性思维能力的形成,体现在思维积极性被挫伤和思维惰性的滋长等。高中历史教学中非线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第一是确立确切而综合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有效贯彻三维目标,学生要积极树立个性化目标;第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非线性思维能力之前,自身首先要发展复杂的、综合的教学思维,其中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直觉思维是高中历史教师必不可少思维;第三,在教师的指导下,高中历史学习者首先恢复“认知内驱力”,学会“自我调节学习”,打破以往的“反应定势”,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头脑风暴法”,进行非线性思维训练,并且通过教师用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创设的历史情境,构建的“复线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