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用蔗糖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通过控制水油比、反应温度、搅拌速度、交联剂用量等反应条件,制备出平均粒径在200-500μm的交联聚蔗糖凝胶微球。通过红外光谱、XPS光电子能谱确定其化学结构,并对其交联密度、羟基含量、平衡含水量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交联剂用量的增大,凝胶微球的交联密度增大,羟基含量减少。平衡含水量主要由羟基含量决定,随羟基含量的减少而减小。选择聚乙二醇二甲醚为致孔剂, Ficoll400为原料,制备了一系列粒径范围在330-360μm的交联聚蔗糖多孔微球。对其交联密度、孔隙率、羟基含量、平衡含水量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致孔剂用量的增加,多孔微球的交联密度减小。当致孔剂用量较少时,孔隙率随致孔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致孔剂用量达到37.5%以上,孔隙率随致孔剂用量的增加而减小。平衡含水量主要受羟基含量影响,随羟基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描述聚蔗糖微球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吸附行为。聚蔗糖凝胶微球对BSA的饱和吸附量随羟基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溶液盐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在pH=4.5-9.0范围内,微球吸附量随pH值的升高而减小。羟基含量较高的凝胶微球的吸附速率较快。羟基含量也是影响聚蔗糖多孔微球吸附量的主导因素。聚蔗糖多孔微球对BSA的饱和吸附量随羟基含量的增大而增大,最高可达98.54mg/g,高于相同交联剂用量的凝胶微球。确定了37.5%为最佳致孔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为37.5%)。凝胶微球和多孔微球都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