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目的阿尔茨海默氏病(AD)是一种特定的神经变性疾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之一。临床特点是记忆缺损,学习能力下降,语言功能障碍,空间感知错乱,运算能力下降,神智淡漠,抑郁,妄想等表现;严重损害了患者的生活能力,也影响到了患者的社会交际功能,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是当今老龄化社会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根据以前的的研究,AD发病机制有很多假说,AB级联反应假说的公认度最高,故对此研究也比较多,其中淀粉样肽瀑流学说是公认度最高的一个假说,它强调的是Aβ聚集在导致老年斑形成、突触减少、神经功能失调、神经元死亡以及有临床症状的痴呆上起到关键作用,聚集可形成神经毒素的原纤维,并进而组成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特征之-老年斑;故有效抑制Aβ分泌及脑内Aβ清除途径是当今治疗AD的主要着手点,也是一个重要治疗策略;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动物实验方法,以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和APP/PS1双转基因同窝阴性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分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为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APP/PS1双转基因同窝阴性小鼠对照组4个组别,干预5周,隔日一次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来检测及评估4组小鼠干预后行为学变化来比较电针及药物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4组小鼠脑海马区Aβ1-42及LRP1的表达情况,比较电针治疗与药物治疗对Aβ生成及经血脑屏障清除途径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4组小鼠脑海马区神经元突触、老年斑、神经细胞、海马微血管的超微结构显示情况,比较电针治疗与药物治疗对脑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以及对海马区老年斑沉积超微结构的影响;3研究结果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对照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具有显著差异;与电针组比较,模型组与药物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具有显著差异,经过4天训练各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呈下降趋势,四组小鼠第一天到第四天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整体呈“平台-平台-下降”趋势;电针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整体呈“平台-下降-平台”趋势;药物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整体呈“平台-平台-下降”趋势;对照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整体呈“下降-下降-下降”趋势;在游泳总路程方面,经过4天训练各组小鼠游泳总路程呈下降趋势,模型组小鼠游泳总路程整体呈“平台-下降-下降”趋势;电针组游泳总路程整体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药物组小鼠游泳总路程整体呈“平台-下降-下降”趋势;对照组小鼠游泳总路程都有明显缩短,整体呈“下降-下降-下降”趋势;2)空间探索实验各组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及游泳总路程上无统计学差异;3)免疫组织化学A β 1-42及LRP1表达提示:模型组小鼠Aβ1-42表达较对照组升高,LRP1表达较对照组降低;电针组Aβ1-42表达较模型组降低,LRP1表达较模型组升高;4) Western blotting小鼠脑海马LRP1灰度值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LRP1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海马LRP1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药物组小鼠海马LRP1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增加;与电针组比较,药物组小鼠海马LRP1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5)透射电镜结果提示:模型组、电针组及药物组海马出现老年斑;模型组海马超微结构出现阿尔茨海默病样改变;电针组海马超微结构较模型组及药物组好;药物组小鼠海马超微结构与模型组小鼠海马超微结构相似;4研究结论4.1 Morris水迷宫电针“百会”“涌泉”治疗10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对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改善,对空间探索能力无明显改善。4.2盐酸多奈哌齐治疗10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对学习记忆无明显改善,对空间探索能力无影响。4.3电针治疗可能对AD模型一一APP/PS1小鼠脑海马超微结构有保护作用,神经自噬系统被激活,提高小鼠海马区神经细胞表面受体LRP1表达,提高Aβ经血脑屏障代谢,减少小鼠脑海马Aβ沉积,这些表现可能是电针治疗能提高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机制之一;4.4盐酸多奈哌齐治疗AD模型一一APP/PS1小鼠海马Aβ沉积减少,没有提高小鼠海马区细胞表面受体LRP1的表达,盐酸多奈哌齐可能通过其他路径减少了脑内Aβ的含量,减少了Aβ的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