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灌区早熟马铃薯套作大豆的竞争补偿效应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zhwei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间套作在西北地区广泛应用,具有产量和养分利用的优势。种间相互作用是协调间套作群体资源利用的内因,如何通过调节种间竞争与补偿关系,充分利用间套作时空生态位的分离来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是间套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据此,本文以典型的马铃薯-大豆套作模式为研究对象,在甘肃沿黄灌区设置了2个大田试验。在连续套作(时间尺度)和不同品种搭配(空间尺度)条件下,探讨马铃薯-大豆套作群体生育期结构变化、作物生长及养分利用规律,阐明间套作作物干物质积累、养分积累及光合生理的特性与种间竞争补偿的相关关系,以期通过优化种间关系进一步提高间套作资源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薯-豆连续套作和不同大豆套作条件下,套作马铃薯生育期结构无显著变化,而套作大豆生育期结构变化显著。相对于单作,套作大豆开花期延迟5-7 d,但全生育期无显著变化,表明系统内作物种间竞争与补偿作用导致套作大豆营养生长期延长而生殖生长期相对缩短。大豆品种因熟期不同,营养生长期、开花期及收获期均差异显著;从马铃薯与大豆的共生期分析,品种间无差异;但从马铃薯与大豆的生殖生长共生期分析,各品种间差异显著,晚熟品种齐黄34最短,为12 d,其次是中熟品种冀豆17,为35.5 d,早熟品种中黄30最长,为41.5 d。(2)连续种植3年后,连作及套作连作条件下作物干物质积累呈降低的趋势,而套作轮作系统干物质积累年际间变化不显著。套作轮作条件下马铃薯和大豆干物质积累较套作连作分别高出15.02%和41.57%,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熟期大豆套作马铃薯条件下,套作马铃薯干物质积累较单作无显著变化,而套作大豆LAI、干物质积累及光合生理指标变化显著。出苗60 d内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量是同期单作的43.74%,不同熟期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出苗后80 d-100 d,晚熟品种干物质积累量相对于中熟和早熟提高的幅度分别为35.54%-59.22%和65.56%-70.81%;出苗100 d后(马铃薯已收获),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进程加快,恢复生长效应显著,收获时早、中、晚熟套作大豆较单作分别降低了32.34%、16.61%和8.23%,各品种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LAI和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特点与干物质积累基本一致。(3)连续种植3年后,连作马铃薯和大豆养分积累量显著下降,而套作轮作模式下马铃薯和大豆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呈增加的趋势。套作轮作条件下马铃薯和大豆氮素积累较2011年分别增加了12.89%和55.78%;磷素积累分别增加了1.78%和148.63%;钾素积累分别增加了16.77%和115.07%。不同熟期大豆套作马铃薯条件下,在两作共生期,早、中晚熟大豆N积累量平均值较同期单作分别降低41.44%、38.91%和31.43%,P积累量平均值较同期单作分别降低25.36%、22.02%和21.17%,K积累量平均值较同期单作分别降低35.6%、27.28%和23.23%,且晚熟品种与中熟、早熟品种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共同生长结束后,套作大豆养分吸收量较单作显著增加,收获时早、中、晚熟套作大豆N素积累量平均值较单作分别降低了11.12%、12.16%和5.89%;P素积累量平均值较单作分别降低了4.83%、5.48%和4.87%,K素积累量平均值较单作分别降低了10.44%、7.85%和5.36%,养分补偿效应显著。另外,从养分收支平衡分析,薯-豆套作系统作物吸收的总养分量显著高于单作。与播前(2011年)土壤肥力性质指标相比,2014年作物收获后,薯-豆套作种植土壤耕层碱解N、有效P和速效K均呈下降趋势。说明薯-豆套作系统产量优势还基于养分吸收量的增加,需合理调节系统种间竞争与互补关系,充分利用时空生态位的分离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此外,还需合理补充矿质营养才能更好的保持土壤肥力。(4)种间竞争与补偿作用对系统产量及产量构成影响显著。2011-2014年,薯-豆套作连作(IC)和薯-豆套作轮作(IR)系统产量与连作相比,分别提高了28.54%-254.07%和39.39%-283.98%,IC和IR系统产量与轮作相比,分别提高了57.51%和70.81%。2011年和2012年,IC和IR在年际间变化显著,连续套作2年后IC产量开始下降,降幅为13.91%-24.17%;IR年际间系统产量无显著变化。不同熟期大豆品种与马铃薯套作,系统内马铃薯产量较单作略有下降,降幅为5.24%-7.86%;系统内大豆产量较单作显著下降,大豆早、中、晚熟品种籽粒产量分别降低了41.49%、17.18%和9.89%,中、晚熟品种降幅低于早熟品种。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连续种植3年后,连作和套作连作系统马铃薯平均单薯重显著下降,而套作轮作系统年际间差异不显著;连作和套作连作系统大豆有效荚数显著下降,而套作轮作大豆有效荚数较2011年升高了9.46%。马铃薯-大豆模式下套作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平均单薯重和商品薯率较单作水平无显著变化,而不同大豆品种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及每荚粒数均低于单作模式,早熟品种的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及每荚粒数差异性达到显著水平,套作模式较单作模式分别下降了24.15%、22.14%、18.92%,而中晚熟品种下降不显著,尤其是晚熟品种,套作模式较单作模式仅仅下降了6.34%、8.3%、1.71%。各大豆品种在单作及套作模式下百粒重无显著差异,但各个品种间差异显著。(5)不管是早、中、晚熟大豆与马铃薯套作,还是薯-豆连续套作(IC和IR)条件下,系统土地当量比LER均﹥1,表明薯-豆模式可有效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具有良好的产出效果。在该群体中,马铃薯是核心作物,共生期处于竞争优势(APS﹥0、CRPS﹥0),而大豆处于竞争弱势(APS﹤0、CRPS﹤0)。薯-豆连续套作3年后,马铃薯相对于大豆的种间竞争力(APS)和营养竞争比率(CRPS)呈降低的趋势,主要源于薯-豆套作年际间分带轮作后,有利于马铃薯和大豆的养分互补利用,减弱了种间竞争作用,增加了促进作用。另外,选择晚熟大豆品种与马铃薯组合可弱化种间竞争力和营养竞争比率,还有利于马铃薯收获后恢复补偿能力的发挥。共生期间晚熟品种平均竞争力(APS)较中、早熟品种分别降低了27.17%和30.61%;晚熟品种平均N、P、K营养竞争比率(CRPS)较中、早熟降低的幅度分别为9.34%-12.87%、0.45%-3.54%和4.44%-13.94%。共生期结束(马铃薯收获)后,晚熟大豆品种平均生长速率较中、早熟品种分别提高了128.13%和196.28%;晚熟大豆品种平均N、P、K素积累速率较中、早熟品种提高的幅度分别为19.23%-44.19%、2.03%-17.44%和7.62%-9.38%。
其他文献
在现代主义作为分期术语的概念基础上进行讨论,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发展路程。分析现代主义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其主导是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之间的激烈斗争。
江西省燕山-喜马拉雅运动以块断作用为主,形成了一系列断裂隆起带和断陷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红层发育齐全.丹霞地貌主要发育于上白垩统紫红色含钙粗碎屑岩中,受盆缘断裂和
目的分析和总结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方法对52例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K-B法测定该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 52例中,老年患
本文主要通过对抽油机井抽油泵泵效影响因素进行整理分析,从其产生的原因来找到合理有效的提高泵效的措施,为探索更有效提高泵效的途径建立基础。 In this paper, we mainly
运用文献资料、系统分析、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自由防守队员对实际训练有何影响,自由防守队员在比赛中的作用如何,自由防守队员如何使用以及自由防守队员在防守体系中如何
自主学习就是指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实践创造性作为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主要学习模式。多元发展理论在自主性的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培养、自主性
文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环境流量的水文综合法中的Tennant法、流量历时曲线法、瞬时流量比例法进行了总结,对河流健康比较指标和方法中的引/蓄水量指标、水文指标、地形和泥
深刻把握党支部书记的考察标准与心理素质之间的关系,了解心理素质的底层架构在考察标准各个维度中所扮演的角色,建立党支部书记心理素质模型,能够为党支部进行针对性培养和
本文目的在实证探讨三大法人选择权之交易行为。实证结果显示,外部资金、投信、自营商之买卖权交易量与未平仓量对台指期货报酬率及台湾股市之加权股价指数报酬率皆不具有显
对知识产权犯罪的罪数形态及其处罚原则的理解,是关系到适用刑法保护知识产权制度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罪数形态理论入手,分析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不足,并提出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