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主题的认知解读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guihu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丽丝·门罗是加拿大短篇小说家,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她的中短篇小说集《逃离》以同名短篇小说《逃离》为开篇,以女性为第一主人公,讲述了一群普通女人的“逃离”经历。现有关于门罗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有关其生平与创作的研究;一是基于叙事学、女性主义和互文性的作品分析和解读。其中,有关该小说集的主题研究,多为就单个主题进行的详尽解读,即使鲜有多元主题的研究,未见对多元主题之间的层次关系进行探讨。本文以门罗中短篇小说集《逃离》中的同名短篇小说《逃离》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出发,试图回答如下问题:该小说的主题结构怎样?它们是如何逐层发展和深化的?本文作者认为,门罗短篇小说《逃离》中的意象图式在推动主题逐层发展与深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容器”图式来看,“压迫下的逃亡”属于表层主题,诠释了倍受压迫的女性对自由天地的渴求与追寻。从“链接”图式来看,“逆境中的扶持”诠释了女性与强大的传统力量相抗衡的共患难、互帮助的精神。从“力”的图式来看,“压迫-觉醒-奋起-阻碍”勾勒出了女主人公卡拉坎坷的人生历程。从“中心-边缘”图式来看,“无法偏离的中心”是卡拉悲剧的根源。从“路径”图式来看,“难以到达的彼岸”揭示了女性永不停息地探寻自由之路的艰辛与执着。作者基于其经验结构,根据不同的意象图式,从五个维度,逐层深入发展小说的主题,揭示了女性的生存境遇,丰富了小说的思想蕴涵,呈现了一个由女性的困惑与挣扎、追梦与幻灭、爱与恨的交织、希望与绝望共同构筑的意义纷呈的小说世界。
其他文献
期刊
凉山自古以来就是通往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西汉司马迁、蜀汉诸葛亮、元世祖忽必、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马克·波罗等都曾经来凉山考察游玩
作为西方现代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弗吉尼亚·伍尔夫擅长于人物生活及心理的刻画。国内外评论家们分别从女性主义,写作技巧,伦理学等角度对其作品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以其
独特的天山公路rn在巍巍的天山深处,有一条如银龙般的公路,盘山越涧,贯穿天山南北,是南北疆之间重要的交通要道,这就是有名的国道21 7线独库公路.它从天山北坡独山子通往南疆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和希望.然而不幸的是,有一些孩子却因为突如其来的车祸未来得及体味美好人生或匆匆走向生命的归程,或在幼小的年纪便损折了理想的翅膀,不得不与轮椅
学位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温遭·瓦萨斯坦恩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女性剧作家之一。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她曾摘过托尼奖和普利策奖这两顶戏剧桂冠,从而奠定了她在美国戏剧史上的地位。她的作品自始至终关注女
我国是世界上第三石棉储量大国,截止到1996年底全国石棉保有储量9 061·5万t〔1,2〕。资料显示:全国除海南省和西藏自治区外,其余各地都分布着类型不同、数量不等、生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