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概念之一,一度成为衡量国家是否具有合法性的重要标志。被判定为“非民主”的国家常常遭受来自“民主”国家的质疑,这不仅会造成国家外部形象受损,更会令一国陷入自我否定,影响国家安全与政权稳定。在此背景下,国家是否更有权威来判定“谁是民主国家”成为了一个关键性问题,即文章关注的“民主话语权”问题。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是,西方国家占据着民主话语权优势,中国处于劣势地位,常常遭受西方国家关于中国是否是民主国家的质疑。文章正是以打破中国在“民主话语权”问题上的被动局面为研究出发点。而打破这种局面,就应该从根本上建构中国的民主话语权。即要厘清民主的价值来判断当前西方的民主评价标准。民主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民主理念在于人民当家作主主张追求人的价值感与自主性,强调人的平等与自由。而这一理念与政府的追求相契合,因此,政府选择以民主制度进行统治,而民主制度的实践价值就在于实现政府“善治”。因此,对民主制度的评价应考察是否能实现政府“善治”,而非是否具有“竞争性选举”的程序。西方国家的民主话语权优势并非因为“西式民主更具有合理性”,而是因为作为民主的起源与发展之地,西方国家具有天然的权威性;西方国家处于硬实力的优势地位而令民主具有吸引力,但西方的硬实力优势并非是实行民主制度的结果;西方国家的“一神论”思维令西方国家具有民主的文化驱动力,从而热衷于推广民主。西式民主运行状况并不能实现政府“善治”,反而造成了社会的不平等,与民主的价值相背离。新的民主评价标准应注重从民主目的、过程和结果上对民主制度进行评价。要考察民主制度下领导集团的代表性、民意沟通的有效性、政策输出的科学性和政府行为的透明性。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基本上能够符合这些标准,具有合理性。建构中国民主话语权应该区分当下的建构目标,即首先要打破西方民主话语权威,增强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国民主制度的认可。对此,中国要以硬实力为支撑,创新民主理论,完善民主制度,加强民主教育,回应民主质疑,改进民主宣传,打造民主文化,寻求民主共识,全面、多层次、多主体地建构中国民主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