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主要外膜蛋白的克隆、表达和免疫原性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我国海水养殖鱼、虾、贝类的重要病原,每年由此菌引起的弧菌病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在浙江省沿海网箱养殖中,该菌与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等重要病原弧菌一起,主要危害大黄鱼幼鱼,每年的高温季节可引起大量的死亡。前期研究中以福尔马林灭活的副溶血弧菌全菌苗免疫大黄鱼,获得了较好的保护效果。本研究开展该菌主要保护性抗原成份之一—外膜蛋白的克隆、表达和免疫原性研究,为高效疫苗的研制提供依据。以饱和硫酸铵梯度盐析法结合琼脂糖柱sephadex G200凝胶过滤法初步纯化了大黄鱼血清免疫球蛋白,再经割胶回收法得到进一步纯化的重链片段,分子量约为75kDa,免疫新西兰兔后获得兔抗大黄鱼免疫球蛋白血清,为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技术奠定了基础。采用十二烷基肌氨酸钠法(Sarkosyl)提取不同来源的4株副溶血弧菌分离株的主要外膜蛋白,通过SDS-PAGE比较分析主要条带和分子量组成。SDS-PAGE显示4株菌的主要外膜蛋白由5-6条组成,分子量分布在21-54kDa,其中,21kDa、28 kDa和35 kDa的条带是所有菌株共有的,表明副溶血弧菌中部分主要外膜蛋白条带可能是保守的。制备了不同抗血清,对4菌株的外膜蛋白进行免疫印迹分析表明,副溶血弧菌的主要外膜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全菌兔抗血清主要与一分子量为21kDa的主要外膜蛋白条带发生印迹反应;感染后恢复期大黄鱼血清识别分子量为21kDa、28 kDa、35 kDa和44 kDa的蛋白条带,可能与抗感染免疫应答有关;其中21 kDa的条带是所有抗血清均识别的,提示了该蛋白良好的免疫原性。以N端氨基酸测序法初步确定了21kDa的主要免疫原性外膜蛋白为ompW,设计引物从浙江省养殖大黄鱼分离株zj2003株基因组DNA克隆到该蛋白成熟肽的编码序列,基因登录号为DQ425109。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获得重组载体pET30a-ompW,转染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在IPTG诱导下表达出预期分子量(27kDa)的重组蛋白,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以镍柱亲合层析法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获得高免血清,该血清在免疫印迹中识别重组蛋白,提示了重组蛋白得到正确表达。重组蛋白同时被全菌兔抗血清和感染恢复期大黄鱼血清所识别,进一步验证了与21kDa外膜蛋白免疫反应性的一致。研究结果显示了OmpW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能应用于种的快速鉴定和疫苗开发。克隆了副溶血弧菌zj2003株的4种外膜蛋白ompV、ompK、ompU和TolC及两种铁调外膜蛋白psuA和pvuA,基因登录号分别为DQ016303、DQ016304、DQ006287、DQ141606、DQ141607和DQ141608。并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获得重组质粒pET30a-OMP,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在IPTG诱导下实现大量表达,重组蛋白均以包涵体形式表达。除重组蛋白TolC在SDS-PAGE中显示的分子量(47kDa)大于预期分子量(39.6kDa),其他重组蛋白的分子量与预期相符,分别为32kDa、33 kDa、48 kDa、80kDa和78 kDa。以镍柱Ni-IDA亲和层析法纯化得到重组蛋白,结合不同抗血清进行免疫印迹,分析了各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及在体外培养中的表达情况。常规培养条件下提取的外膜蛋白制备的兔抗血清存针识别ompK、ompU和YolC三种重组蛋白的抗体,发生了印迹反应,显示了此三种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并且对应天然蛋白在菌体中得到表达;但未与重组的ompV、pvuA和psuA发生识别反应;提示了对应的三种外膜蛋白在本研究培养条件下未得到表达或未能引起抗体应答,有必要进一步摸索合适的培养条件使更多的抗原蛋白得到表达。副溶血弧菌ompK与哈维氏弧菌ompK多抗发生交叉识别反应,提示了两种蛋白具有同源性。纯化的7种副溶血弧菌重组外膜蛋白ompW、ompV、ompK、ompU、TolC、psuA和pvuA依生物功能的不同分为四组:ompW和ompV组,ompK组,ompU和TolC组,及psuA和pvuA组,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免疫1~+龄大黄鱼,以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后4-8周内特异性抗体水平;在免疫后第28天进行活菌攻击测试各组的免疫保护率;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了感染后恢复期大黄鱼血清对重组外膜蛋白的抗体产生情况,分析了各重组外膜蛋白的免疫原性。免疫后4-8周,重组蛋白免疫鱼血清抗体效价持续升高,在28天后的攻击试验中获得80%以上的免疫保护率;感染后恢复期大黄鱼血清识别除TolC外的所有重组蛋白。研究结果显示了6种副溶血弧菌外膜蛋白ompW、ompV、ompK、ompU、psuA和pvuA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是宿主免疫应答的保护性抗原;尤其是ompK单个蛋白免疫组获得90%的保护率,由于该蛋白是弧菌中广泛存在的保守性蛋白,极有可能作为制备亚单位疫苗等高效弧菌疫苗的候选抗原。将副溶血弧菌重要的免疫原性铁调外膜蛋白pvuA的部分编码片段pvuA1与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一起,构建入真核表达载体pCI,获得重组载体pCI-pvuA1-EGFP,其中pvuA1与下游EGFP形成一完整的1551bp的ORF,预期编码一分子量为57.16kDa的融合蛋白;纯化质粒转化Vero细胞后观察到绿色荧光的表达。以20μg/尾的剂量肌肉注射均重为75g的大黄鱼,4周后以活菌攻击,获得了中等程度的保护;免疫印迹法检测到了重组质粒免疫鱼血清内存在pvuA重组蛋白的抗体,指示了DNA疫苗免疫后鱼体表达了目的蛋白,并诱导产生了相应抗体。
其他文献
2019年以来,安徽省发生多起自然灾害,特别是台风"利奇马"和40年一遇的伏秋冬旱,造成严重灾害损失。在应急管理部和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全力以赴、众志成城
以南充为代表的川东北丘陵红层区特殊的地质地貌和气候特点,导致该地区地下水的发育、赋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地下水赋存以裂隙性为主,决定红层富水性的重要因素是含水层的自
卢米埃尔兄弟打开了电影的大门,在电影发展的初期,没有很多的电影技巧的运用。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影技巧被发明并运用到电影作品中。比如梅里爱电影的戏剧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是我国传统的经济养殖贝类,近年来在扇贝种苗繁育及养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示了实现栉孔扇贝的良种化,选育抗病、抗逆和生长迅速的新品种是栉孔扇
近年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重度哮喘发作控制不及时,可出现肺炎、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隨着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支气管哮喘逐渐得到及时和早期的治疗。采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患儿100例,进行了1个月的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本论文研究了皱纹盘鲍表型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和路径分析、群体间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近交效应、家系生物学性状比较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主要结果如下: 1 遗传力、遗传
湖南沅陵劳动号子是沅陵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地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和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及人物访谈的方式搜集了一手资料
扇贝养殖是我国传统的海水养殖产业,但自1997年以来,养殖扇贝陆续爆发的大规模死亡,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了该产业的健康发展。扇贝病害的不断爆发以及病因
神经科学研究近年来取得的飞速进展令人欢欣鼓舞,但这门学科又面临重大的挑战,本文作者立足于对该领域深入了解,提出了自己的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