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并比较各种影像学检查对DTC骨转移的诊断价值;评价DTC骨转移的131I治疗疗效及疗效影响因素;分析DTC骨转移患者的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和材料:回顾经131I治疗的106例DTC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对131I全身扫描(131I-WBS)、骨扫描、X线、CT、MRI诊断骨转移的价值进行比较;分别根据131I治疗后患者血清Tg的变化、骨痛缓解情况和骨转移灶影像学变化评价131I治疗疗效,并对影响131I治疗疗效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寿命表法评估DTC骨转移患者131I治疗后的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对影响生存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骨转移的发生率约占DTC的8.4%(106/1258),好发部位以肋骨、髂骨、胸椎居多,并以溶骨性骨转移为主。以骨转移为DTC的首发症状者21例(占19.8%)。骨转移多发生于45岁以上患者,且以多发性骨转移多见。31I-WBS、MRI、骨扫描、CT、X线诊断DTC骨转移的检出率分别为93.8%、96.6%、47.3%、66.5%、38.2%。经131I治疗后34.9%的患者血清Tg显著下降,52.8%的患者保持稳定。骨转移伴疼痛的61例DTC患者中,经131I治疗后疼痛缓解有效者39例,有效率63.9%。患者年龄、病理类型、是否合并其它非骨性远端转移等因素对131I治疗后血清Tg变化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40, 0.0140, 0.034),但对131I治疗后骨痛缓解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131I治疗后77.5%(82/106)的患者骨转移灶无明显解剖影像学变化。本组DTC患者骨转移后5年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6.5%、57.9%;骨转移灶数目、是否合并其他非骨性远端脏器转移、131I治疗前是否行手术治疗等因素对患者的10年生存率影响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40、0.014、0.039)。患者的性别、诊断DTC骨转移时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是否以骨转移为DTC的首发症状对患者的10年生存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总结了DTC骨转移的临床特征,DTC骨转移以多发性溶骨性病变为主。131I-WBS和MRI是诊断DTC骨转移较为敏感的方法,CT次之,骨扫描、X线则较低。131I治疗可使DTC骨转移患者的血清Tg显著下降或保持稳定、骨痛缓解、病灶保持稳定或缩小,是治疗DTC骨转移的有效手段;单发病灶、单纯骨转移、手术联合131I治疗者预后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