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作为最能代表国家工业水平的汽车行业进步显著。根据(2009-2012年中国报废汽车行业节能减排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报告》的资料数据,我国1978年的汽车保有量仅为136万辆,而2007年已经达到4358万辆,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净增100多万辆。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现阶段平均每年至少需要报废100万辆汽车。随着越来越多的居民家庭购买小轿车,每年需要报废大量汽车,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以及安全隐患等问题也随之表露出来,并越来越严重,这就需要建立与安全、环保、资源利用相适应的报废汽车回收体系。鉴于此,文章从行业节能减排的视角,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逆向物流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激励约束机制等原理,分析了我国废旧汽车回收行业节能减排的现状与现行相关政策,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2001年6月国务院通过公布施行的《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国务院307号令)规定的国家经贸委负责报废汽车回收的监督管理工作相对混乱,同时各单位也缺乏积极性,又未明确主管部门,急需得到解决。通过与发达国家在规模、技术、环保和制度四个方面的对比,找出我国报废汽车回收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的差距,引出所存在的问题及制约报废汽车回收行业发展节能减排的政策原因,主要体现在废旧汽车回收再利用的公共物品性与低回报特性,废旧汽车回收再利用信息系统不完善,废旧汽车回收行业的市场化机制欠缺等。同时,比较分析了美、日、欧盟等国外汽车大国同行业的有益做法,如美国依据法律严格按时限报废汽车,欧盟一些国家注重对报废部件的及时拆解回收,日本注重汽车产业升级换代、制定完善的法律框架、确定清晰且易实现的目标、加强制度法制化建设、推进报废汽车回收业向技术化发展等等。以此为基础,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政府引导企业回收废旧汽车的相关政策建议,如完善政府引导企业回收报废汽车的相关政策,包括建立健全的报废汽车回收政策、新政策应该侧重于加强报废汽车回收行业节能减排的执行力度、积极主动迎接政策面临的新挑战等;强调政策更倾向市场化运作模式,包括政府运用激励与约束机制来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建立报废汽车回收再利用信息系统政策以及完善报废汽车回收行业的市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