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乙肝表面抗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降低趋势,这种趋势是否由年龄的原因造成还是由其他的因素所导致,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方法:实验对象为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非肝炎患者,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抗HBs含量>10IU/L)、乙肝表面抗原阴性(HBsAg<0.05IU/L)、e抗原阴性(HBeAg<1I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男15<AST<40U/L,女15<AST<35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男9<ALT<50U/L,女7<ALT<40U/L),选取110例,男55例,女55例。实验分组情况:根据年龄及e抗体,核心抗体阴性或阳性分为四组:单抗体阳性青年组:年龄为24-26岁,e抗体阴性,核心抗体阴性。男10例,女10例。单抗体阳性中年组:年龄为45-50岁,e抗体阴性,核心抗体阴性。男10例,女10例。“2和/或3抗体”阳性青年组:年龄为24-26岁,e抗体或者核心抗体任意一个阳性,或者二者均阳性。男15例,女15例。“2和/或3抗体”阳性中年组:年龄为45-50岁,e抗体或者核心抗体任意一个阳性,或者二者均阳性。男20例,女20例。用罗氏cobas e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双抗体夹心法原理测定各组标本乙肝表面抗体,按照一定比例稀释样本,直至最后一个稀释度抗HBs含量<10IU/L;用LIAISON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测定“2和/或3抗体”阳性青年组和老年组标本的巨细胞病毒IgG抗体(CMV-IgG),按照一定比例稀释样本,直至最后一个稀释度抗CMV-IgG<14AU/ml。比较分析四组间抗体活性、效价的变化。结果:“2和/或3抗体”阳性青年组和中年组表面抗体水平相比,青年组表面抗体活性水平高于老年组,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2和/或3抗体”阳性青年组和中年组巨细胞病毒IgG抗体活性相比,中年组巨细胞病毒IgG抗体活性高于青年组,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青年组单抗体阳性组和“2和/或3抗体”阳组表面抗体活性相比,“2和/或3抗体”阳性组表面抗体活性水平高于单抗体阳组,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中年组单抗体阳性组和“2和/或3抗体”阳组表面抗体活性相比,“2和/或3抗体”阳性组表面抗体活性水平高于单抗体阳组,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乙肝表面抗体随着年龄增长,呈一定的下降趋势。其可能原因是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进程中抗体反应模式有所不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