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样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并融入到经济建设的全过程,进一步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本篇论文以我国东北边疆地区的鄂伦春族为典型,用马克思自然观探讨鄂伦春族不同时期生态经济的变化,并进一步指导我国边疆少数民族的确经济的发展。本文着重以鄂伦春族经济类型的变迁所引发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为典型,从马克思自然观的视角研究我国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本篇论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以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前提,进一步阐述了鄂伦春族生态经济研究的必要性和深刻意义。第二章主要阐述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相关基础理论以及人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并采取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将人与自然看作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统一整体,认为人与自然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第三章简要概述了鄂伦春族的历史沿革和原始生态特征以及通过由各种神话传说衍生出的族人的诚实、宽容、大度的道德观和保护自然的生态观。第四章分主要析了鄂伦春族从原始公有制、下山定居、禁猎后的三个时期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后的价值观特征,从客观上反映了鄂伦春族在生产方式上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从茫然、迷惑、犹豫到主动打破封闭、树立商品观念和改变生产方式向现代文明过渡的艰难历程。第五章主要阐述了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鄂伦春族人世代游猎在崇山峻岭中,长期的狩猎实践让族人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狩猎文化,这些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珍贵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伦理价值、社会价值、审美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由此可见,鄂伦春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与马克思生态思想从根源上是相吻合的,不仅符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利益也有助于人类陶冶自身的道德情操,并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自然生态价值观。鄂伦春族的生态智慧不仅有利于发展当地的文化产业,而且崇拜自然的价值观对当代保护生态的启示也可成为鄂伦春族自然生态观对可持续发展的借鉴,也为鄂伦春族与其他民族共创生态文明新时代和与各民族共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