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基数大,农村居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45%。不仅如此,我国农村65岁以上老人的比重接近10%,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城市更为严重。而农村传统的家庭保障功能随着人口的向外流动不断被削弱。2009年开始实施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广大农村人口提供了基本的养老保障,有助于弥补农村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的不足,使城乡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化,对于缓解当前农村的养老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新农保中央财政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70元,参保率超过了 95%。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农保的具体政策制度,探究了老农保到新农保的发展历史。表明,新农保是老农保的整合提升和转接延续。并且,不同档次的补贴和缴费标准有利于激励农村居民寻求更优质的保障。这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寻求更高的收入水平有着促进作用。此外,本文还分析了新农保实施以后国家财政补贴支出。发现,虽然国家每年对新农保的补贴大幅提高,但新农保自费部分金额仍占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对新农保的个人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利用中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7-2012年的样本数据,通过构建Logit实证模型探究新农保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具体影响。结果显示,参与新农保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意愿更强,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劳动力比没有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概率增加0.54%。同时,参加了新农保,接受过非农培训的青壮年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意愿最为强烈。因此,本文认为,新农保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向外流动,加剧了城市就业的竞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