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炎性刺激因子脂多糖(LPS)、4-(甲基亚硝氨基)-l-(3-吡啶基)-1-丁酮(NNK)及LPS联合NNK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的影响,探讨长时间的炎性刺激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NF-κB、p-P38、CUGBP1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长时间炎性刺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定向分化的影响。方法(1)本实验中所用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来源于SD大鼠,应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培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低糖培养液进行培养,首次换液时间为取材24小时后,之后每隔3天换一次培养液,当培养瓶中细胞融合率达到70%至80%时,使用胶原蛋白酶消化,1:2传代至新的培养瓶中,取第三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实验。(2)应用MTT法检测炎性因子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以选择最佳的孵育浓度,分为对照组、LPS组、NNK组、LPS联合NNK组。(3)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实验检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NF-κB、CUGBP1蛋白表达的位置的变化。(4)Western blot检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NF-κB、p-P38、CUGBP1蛋白表达量的变化。(5)应用肝组织液诱导剂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0天,靛青绿实验检测干细胞向肝样细胞分化情况。结果(1)MTT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组的炎性因子都能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其中以LPS12.5μg/ml、NNK10μg/ml、LPS12.5μg/ml联合NNK10μg/ml组对大鼠BMSCs增殖的促进效果最明显。(2)免疫细胞化学实验结果可见,炎性刺激后细胞内NF-κB、CUGBP1蛋白的表达量和位置不同,LPS组、NNK组、LPS联合NNK组的NF-κB表达量均增加,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表达,主要在细胞核中表达。炎性因子长时间刺激后,表达量明显增加。NNK组、LPS联合NNK组CUGBP1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孵育1天后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CUGBP1蛋白转移至细胞核中,并且表达量明显增加。(3)Western blot定量分析可见炎性刺激后LPS组、NNK组、LPS联合NNK组NF-κB、p-P38蛋白表达量增加,LPS和NNK联合组高于LPS组和NNK组。炎性刺激后,LPS联合NNK组CUGBP1蛋白表达量比LPS组和NNK组明显增加。并且,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NF-κB、p-P38、CUGBP1蛋白表达增加更为明显(4)靛青绿实验显示,炎性刺激后,干细胞向肝样细胞的分化明显减少,LPS联合NNK组的靛青绿摄取量明显少于LPS组和NNK组。结论(1)炎性因子可能通过激活P38MAPK和NF-κB信号途径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长时间的炎性因子刺激,促进了NF-κB、p-P38、CUGBP1蛋白在细胞核中的表达。(2)长时间的炎性因子刺激后,炎性刺激组NF-κB、p-P38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NNK组、LPS联合NNK组NF-κB、p-P38、CUGBP1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并且联合组明显高于NNK组,揭示了LPS增加NNK致瘤效果的机制。(3)长时间的炎性因子刺激阻碍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方向的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