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再灌注后MMP-9表达与血脑屏障变化的MRI成像的实验研究

来源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ar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缺血再灌注后MMP-9的表达在血脑屏障变化中的作用,研究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MMP-9表达与血脑屏障变化的MRI表现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280~320g),随机分成3组A、B、C组,A组为对照组(n=10),B组为缺血2小时组(n=5×5),C组为缺血6小时组(n=5×5)。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可逆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单丝尼龙线置入颈内动脉,阻闭右侧大脑中动脉。B、C组分别于阻闭2h、6h后抽出尼龙线,恢复再灌注。于再通前及再通后2h、6h、24h、48h、72h,用Signa Profile 3.0T行大鼠脑冠状位MRI扫描。后断头取脑行HE、电镜、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测定MMP-9的表达情况。灌注加权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评价血流再灌注情况;T2WI测异常高信号相对信号强度、体积及对侧大脑半球的压迫指数(compressive factor,CF)评价血管源性水肿(Vasogenic brain edema,VBE)及T1Flair增强测强化程度反映血脑屏障开放;各BBB变化的MRI指标与标本免疫组化MMP-9的表达结果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 结果: ①MRI灌注改变:A组(假手术组)T2WI、脑血流灌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signal intensity-time curve,SI-TC)两侧对称,PWI伪彩图没有灌注缺损,相对负性增强积分值(relative negative enhancement integral,rNEI)两侧相等。再灌注前B组(缺血2h再灌注组)、C组(缺血6h再灌注组)脑血流灌注参数图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SI-TC)右侧变浅宽,PWI伪彩图出现明显灌注缺损,rNEI小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再灌注后B组灌注图像上,反映血较均匀恢复,rNEI逐渐上升,再灌注后48h血流rNEI值基本恢复,与对照组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再灌注6h出现rNEI值明显上升出现高峰,一过性高灌注,后逐渐下降,血供呈不均匀恢复。 ②血脑屏障开放的MRI改变:组(假手术组) T2WI,增强T1flair未示异常。B组(缺血2h再灌注组)再通T2WI未示异常,增强T1flair未示异常,再灌注后2h出现高信号增强灶,于灌注后6h及24~48h出现增强的两个高峰,再灌注后2h T2WI上病变逐渐出现,底节与额顶叶rSI、高信号体积、对侧大脑半球的压迫指数逐渐增高,至24~48h达到高峰;第72h虽然VBE的表现仍然明显,但已开始减轻。C组(缺血6h再灌注组)再通前2例(40%)T2WI出现异常高信号,增强出现轻微强化,再灌注后增强改变、VBE变化趋势同B组,程度较B组更明显(P<0.05)。 ③免疫组织化学上,假手术组和缺血对侧脑组织内血管内皮极低表达;B组、C组在再灌注后2h缺血侧的血管内皮细胞上可见MMP-9阳性表达,随着缺血后时间的推移,阳性着色逐渐加深,再灌注48h表达最强,再灌注72h仍维持较高水平,其对应的组织学上主要为血管源性水肿和血脑屏障基底膜的破坏、紧密连接的消失。 ④BBB变化的MRI指标(T2WIrSI、异常高信号体积、CF,T1WI强化程度)与标本免疫组化MMP-9的表达结果呈正相关。 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MMP-9在血管内皮的阳性表达与血脑屏障的破坏相关。缺血再灌注各时间点血管内皮细胞MMP-9表达增强与其血脑屏障变化的MRI征象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次研究中,本文在了解体验式教学特征的基础上,从多个维度入手,阐述了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相关问题,最终达到了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实际问题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