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连丸有效成分的提取、安全性评价及其对化疗腹泻小鼠的影响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iit5625523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香连丸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治疗痢疾的经典名方,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湿热痢疾等胃肠道疾病。2015版《中国药典》中记载香连丸由萸黄连和木香细粉按4:1配伍得到。香连丸由于用药体积较大,患者服用顺应性差,因此其临床应用受限。“浓缩香连丸”和“香连片”虽在用药体积上有一定程度的缩小,但仍有提升改进空间,且提取技术也值得进一步优化。同时,香连丸的安全性资料尚不完善,系统研究较少。虽然香连丸常用于肠道疾病,但对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诱导的化疗腹泻未见报道。因此本文对香连丸有效成分(主要为萸黄连)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香连丸有效成分的急性毒性、长期毒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香连丸有效成分对5-FU诱导的化疗性腹泻的影响。目的优化香连丸中萸黄连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并对香连丸有效成分进行初步安全性评价,为香连丸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探讨香连丸有效成分对5-FU诱导的化疗性腹泻的改善作用及肠道微生物的调节作用,为扩大香连丸临床适应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香连丸中萸黄连提取工艺优化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用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作为影响因素,萸黄连总生物碱提取得率作为评价指标,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优化萸黄连提取工艺.2.香连丸有效成分的制备及含量测定香连丸有效成分由萸黄连浸膏和木香浸膏按照香连丸的组成比例(4:1)混合,冻干即得(其中萸黄连浸膏按上述最佳工艺提取,木香浸膏由课题组另一同学提供)。高效液相法测定香连丸有效成分中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表小檗碱、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实验条件:流动相为乙腈(A)-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B),梯度洗脱(0-15 min,30%A;15-40 min,70%A),检测波长为225 nm。3.香连丸有效成分急性毒性试验昆明小鼠,70只,雌雄各半,体重20±2 g,根据预实验结果,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及香连丸有效成分(2.00、2.66、3.54、4.71、6.26和8.32 g·kg-1)组,24 h内一次性灌胃对应剂量药物,观察14天,记录急性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观察主要脏器的大体形态学和组织形态学变化,最后计算脏器系数和半数致死量(LD50)。4.香连丸有效成分长期毒性试验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体重200±20 g,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及香连丸有效成分(0.4、0.8和1.6 g·kg-1)组,香连丸组灌胃对应剂量药物,正常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2周,可逆性观察2周。观察并记录给药期和恢复期大鼠的外观形态、体重及饮食变化。实验结束后,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观察主要脏器的大体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变化,计算脏器指数,检测并分析血常规和血生化等指标。5.香连丸有效成分对化疗腹泻小鼠的治疗作用化疗腹泻小鼠模型:昆明小鼠,雄性,体重20±2 g,50 g·kg-1的5-FU连续腹腔注射5天,观察并记录其腹泻评分、体重和饮食饮水等变化,腹泻评分大于1认为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根据随机数字表将造模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洛哌丁胺胶囊(Loperamide hydrochloride capsules,LHC,0.6 mg·kg-1)组、香连丸有效成分(0.1、0.2和0.4 g·kg-1)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天。观察记录并分析以下指标:(1)基础指标:每天记录所有小鼠的体重、腹泻评分、饮食和饮水等基本体征情况。(2)结肠的形态学:观察结肠外观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3)炎症指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结肠中TNF-α、IL-6和IL-1β的含量。(4)氧化应激指标:用试剂盒检测血清和结肠中NO、SOD、GSH和MDA的含量。(5)肠道菌群:利用16S r DNA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粪便样本中肠道菌群的变化。(6)短链脂肪酸的测定:利用GC/MS技术,测定各组小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结果1.香连丸中萸黄连的最佳提取工艺香连丸中萸黄连总生物碱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时间2h,液料比11:1,提取温度82℃,提取2次,该工艺下得到萸黄连总生物碱提取得率为11.19%,与预测值11.23%的偏差仅为0.04%。2.香连丸有效成分中各成分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自制香连丸有效成分中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依次为4.29%、4.99%、4.14%、18.32%、0.59%和0.87%,总含量为33.2%,显著高于药典标准。3.香连丸有效成分急性毒性试验结果(1)预实验:找到香连丸有效成分的Dm为8.2 g·kg-1,Dn为2 g·kg-1;(2)急性毒性实验:香连丸有效成分小鼠LD50为3.712 g·kg-1,其95%置信区间为3.145g·kg-1≤LD50≤4.338 g·kg-1。不同剂量的香连丸有效成分单次给药后,4 h内,8.32g·kg-1组小鼠全部死亡,解剖后发现,与正常组相比,死亡小鼠肺的脏器系数显著升高(P<0.01),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死亡小鼠的肺组织部分肺泡腔实变,腔内具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伴有局灶性肺出血;肝组织肝索不清,伴有炎性细胞浸润。4.香连丸有效成分长期毒性试验结果实验结束未见动物死亡。与正常组相比,香连丸有效成分(0.4、0.8和1.6 g·kg-1)组大鼠在各个时间点的摄食、饮水和体重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LT、HCB、HCT和Lymph%升高,Mon%、Gran%降低,其余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和脏器系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1.6 g·kg-1组部分大鼠肺组织结构不明显、肺泡壁血管充血、肺泡腔实变、局部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组织中出现肝细胞大片坏死,周边部残存的肝细胞水肿,并且肝小叶内炎细胞呈造性浸润。5.香连丸有效成分对化疗腹泻小鼠的改善作用造模5天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小鼠体重减轻,饮食减少,饮水增加,腹泻评分均大于1。给药7天后,与模型相相比,香连丸有效成分组及洛哌丁胺组的小鼠具有以下改善:(1)基础指标:小鼠体重逐渐回升,腹泻指数逐渐减小或至零,饮食增加,饮水减少,自主活动变多(P<0.05)。(2)脏器系数:香连丸有效成分组及洛哌丁胺组显著提高模型小鼠的免疫器官(脾、胸腺)指数(P<0.05)。(3)结肠的组织病理学:香连丸有效成分组及洛哌丁胺组能显著增加结肠长度,并对5-FU所致的结肠损伤有不同程度的修复作用。(4)炎症指标:结肠组织中,香连丸有效成分组及洛哌丁胺组能显著减少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产生(P<0.05);但在血清中无显著性差异。(5)氧化应激指标:结肠组织中,香连丸有效成分组及洛哌丁胺组能不同程度升高NO、SOD和GSH的表达,降低MDA的表达(P<0.05);在血清中,香连丸有效成分组能升高NO和降低MDA的表达(P<0.05),对SOD和GSH的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6)肠道菌群的改变: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粪便中总OTU的数目增加,香连丸有效成分0.4g·kg-1组和洛哌丁胺能显著减少总OTU的数目(P<0.05);Alpha多样性(Chao、ACE、Shannon和Simpson)和β多样性(PCA、PCo A和NMDS)从不同角度说明,5-FU造模严重影响了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平衡,而香连丸有效成分和洛哌丁胺治疗后,小鼠肠道菌群整体结构接近正常组。从直方图和聚类热图分析不同水平下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发现,模型组中变形菌含量增加,而给药后能有效抑制变形菌的增加,并降低厚壁菌/拟杆菌(Fimicutes/Bacteroidetes,F/B)的比值。(7)短链脂肪酸的含量:香连丸有效成分组能显著提升短链脂肪酸含量(P<0.05),且效果优于洛哌丁胺。结论1.Box-Behnken响应面法能较为准确地优选萸黄连总生物碱提取工艺,提高生物碱的提取得率,减少入药体积,提取工艺方法可靠且精密度高,适用于扩大生产。2.香连丸有效成分为低毒级别,长期大剂量服用对肝脏和肺脏均有一定损害。3.香连丸有效成分能有效改善5-FU引起化疗性腹泻,其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CRISPR/Cas系统是古细菌和细菌在长期演化过程中生成的一种适应性免疫,可用来抵抗外源DNA及病毒的入侵。人为改造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则是通过sg RNA的引导对基因进行定向的切割产生DNA双链的断裂,利用生物体自身的同源重组(HDR)或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的修复机制,达到对DNA修饰的目的,目前该技术在基因编辑修饰中的应用最为广泛。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模式植物之一的烟
水稻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作为一种模式植物受到了科学家的广泛研究。这些年,由于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粮食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粮食产量的提高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世界性的研究课题。这些年鉴定的水稻株型发育相关基因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实际生产当中。本研究中,通过EMS(Ethylmethane sulfonate)诱变恢复系缙恢10号(WT),发现了一个籽粒变宽且分蘖数变少的突变体。本实验室之前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器官通常需生长至特定大小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自然界中植物的花器官大小形状各异,尽管种间多样性非常高,但在恒定条件下生长的个体之间,特定物种的花瓣特征通常高度一致,这表明花器官大小受严格的遗传机制调控,同时受外部环境影响。本研究主要结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GWAS)和转录组数据,挖掘调控甘蓝型油菜花瓣发育相关的
学位
高温和干旱是影响粮食产量形成的主要环境胁迫因子,是我国西南地区玉米生产中易遭遇的主要非生物逆境。籽粒建成期是胚乳细胞和淀粉粒形成的关键时期,亦是对逆境最为敏感的时期。本研究采用土培盆栽试验,以西大319和西大889为材料,于籽粒建成期设置对照(28°C,80%最大田间持水量)、高温(35°C,80%最大田间持水量)、干旱(28°C,50%最大田间持水量)、高温+干旱(35°C,50%最大田间持水量
张岱年先生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他一生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史”、“哲学问题”、“文化问题”这三个学术问题。本文主要对张岱年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张岱年先生是“解析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他提倡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研究中国哲学史,并且认为未来中国哲学的发展要走兼综中、西、马三家思想的创新之路。虽然张先生深受罗素的逻辑解析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影响,他提出的中国哲
水稻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单子叶植物研究的模式植物。产量育种是水稻育种的核心,“每穗粒数”是水稻等禾本科粮食作物产量构成的核心因素之一。各种“穗形态性状”,包括各级枝梗数目、长度以及其上小穗(颖花)的着生密度等,最终都会影响每穗粒数进而影响水稻产量,同时花器官形态也会影响水稻产量。所以,水稻花穗发育与产量关系密切,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报道了一个与水稻穗发育相关的突变体mμlti-
光电化学(PEC)生物分析作为一种新发展起来的检测手段已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生物分析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PEC生物分析是将PEC和生物识别过程结合起来构建的一种新的分析检测平台,具有成本低、设备简单、灵敏度高、易于小型化等优点。此外,PEC生物分析中采用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分别作为激发信号和检测信号,能有效的降低传感器的背景信号从而使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基于以上优势,PEC生物分析受到了研
水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两大环境问题,污水排放量的增加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密切相关。人工湿地因其建设运营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养殖废水、生活污水、富营养化水体等方面的治理,但由于传统人工湿地溶解氧(DO)分布不均、扩散速率慢,导致脱氮效率不高、氧化亚氮(N2O)排放量大等问题。生物炭因具有结构性能好、比表面积大等优点,被作为填料改良剂,用于强化湿地污染物去除、改善微
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是禾谷镰刀菌在侵害植物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的次生代谢产物。禾谷镰刀菌危害单子叶植物如小麦、玉米等,是引起作物赤霉病、粒腐病和穗腐病的致病真菌,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DON是谷物及其后续产品中最常见的污染物,其化学性能非常稳定,一般不会在加工或烹调过程中被破坏。当动物及人误食了呕吐毒素污染的食物后,会产生厌食、消化不良、免疫功能降低等症状。DON甚至还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