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北部地区县一中教师流失原因及对策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zafasaasassa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深化发展,教师作为社会人才的一部分也加入了人才流动的大潮。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人才流动的法制建设还不健全,教师流动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无序、不合理的非良性流动,即本文所要研究的教师流失。教师流失是指大量优秀的教师劳动力由本学校,流向其他行业或者学校,而流进者或是在数量上不足以填补所出现的空缺、或是能力水平低下,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从而使流出地区或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处于一种萎缩的状态。本研究以河北省北部地区也就是张家口和承德两个地区的县一中为载体,为了了解这两个地区的县一中教师流失的基本情况,本文对六所学校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对教师数、引进数、学生数、班级数、师生比、流出数进行了数据统计。其中以F校为案例进行了具体研究来说明问题。调查结果表明:教师流失的数量在年度分布上成波形分布,主要与河北省北部地区私立学校发展、公立学校教师工资待遇和公务员待遇提高等因素有关;其中经济发展缓慢、距离市区较近的地区教师流失较为严重;中青年教师特别是男教师流失比例高,女性流失的人数大约为男性的一半;具有较长的教龄、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学校的骨干教师或者学科带头人也逐渐流向待遇较高的学校;另外热门专业的教师流失相对较为严重,而且流入教师整体水平远低于流出教师,致使学校面临教师“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由此导致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下降,教学质量滑坡;教师队伍不稳定性加剧,教师队伍结构失衡;教师队伍凝聚力减弱,学校发展的可预见性降低;教育均衡发展的理想落空。基于访谈材料的整理和对问卷调查情况的数据统计,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分析来看,对于教师流失的现象,社会因素是教师流失的主要因素,而其中的经济因素又是最直接的导火索。依调查可见地区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工资待遇以及职业声望等社会因素都是引起教师流失的直接原因;学校因素方面同事之间关系不够融洽、职业工作强度大、学校管理方式不合理、学校教学环境差、学校领导处事有失公允,这五个因素是造成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而工作压力大和教师评价方法不合理也是原因所在;另外教师自身特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及家庭有实际困难,使得教师不得不转向待遇更好学校就职,而在教师遇到困难时,学校往往关心帮助不够也让教师感觉人情冷漠不得不自寻出路。基于现实调查及理论探讨,为解决教师流失问题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要完善政策,大力扶植贫困地区教育,即大力发展地区经济,缩小区域间、城乡间经济差距,国家政策应向不发达地区教师倾斜,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其次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就是要建立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的宏观调控机制,同时建章立制,稳定教师队伍,再次学校要多措并举,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即学校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理念,要关心、体贴和尊重教师,合理安排使用教师,正确地评价教师,同时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广泛推行竞争上岗制和定期聘任制;加强师德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15,探讨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得出:收入是农民工消费的决定因素。提高收入能促进我国新生代和上一代农民工的消费总
作为班主任,我喜欢把我的学生比作花儿,更加骄傲自己是养“花”,护“花”的使者。我常对自己说:“一朵花的美丽,在于它的绽放。即使生命中最弱小的花蕾,也希望开出芬芳的花朵。”而要让这弱小的花蕾绚丽绽放,不仅需要班主任倾注爱心,更需要班主任用智慧整合好各种教育力量,创造适合蕴育花朵的外部环境,让他们拥有阳光和信心,快乐地成长。  记得那是2010年9月新初一开学的第一天,我正在班里义正言辞的对学生进行班
按嵌套设计进行细胞电敏感性实验,通过嵌套设计的方差分析了解电穿孔转染缓冲液的pH值、电场强度及电容与活细胞数量的关系。根据嵌套设计结果安排L9(34)正交设计,以最接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