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动结构是英语学习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因其独特的句法语义特征而引起国内外语言学界广泛的关注。它在形式上表示主动,但在意义上却表现为被动,因此高中语法中将其称为“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目前,语言学界关于中动结构的一些基本特性达成了共识:从句法方面来讲,中动结构由主语、谓语动词和修饰语构成;其语义特征是句子具有非事件性、泛指性、施动性和情态概念。除此之外,英语中动结构还对谓语动词和副词修饰语有限制,并非所有的动词都能用于中动结构,也不是所有的中动结构都需要性状副词修饰。由此可见,由于中动结构句法语义的复杂,可能会给中国学习者尤其是高中生带来一定的习得困难。然而迄今为止关于中动结构的实证研究大多集中在本科生或研究生的习得上,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的很少。鉴于此,本研究在前人对英语中动结构研究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山西省某重点高中120名不同年级的高中生英语中动结构句法语义的习得情况进行了测试,并运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SPSS中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简单效应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显示高中生英语中动结构句法语义的习得会受到“英语中动结构特征”和“年级”双重因素的影响;高中生在习得英语中动结构四个句法语义成分时存在难易程度之分,其难易程度由大到小为:中动词>副词修饰>隐含施事>泛指;高中生对英语中动结构句法语义的习得会随着其英语水平的提升而越来越好。研究结果带来的教学启示是:关注英语中动结构的句法语义特点,恰当安排语法教学;关注第二语言环境,增加目标语的输入量;关注母语迁移的影响,适当对英汉中动结构进行对比分析与比较教学;结合具体语境开展语法教学,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