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端粒酶活性与树木年龄及非生物胁迫抗性的关系。首先,针对树木端粒酶活性测定方法TRAP法进行了改进,以油松针叶为实验材料,参照前人的研究通过对比实验证明,在端粒酶提取过程中将PEG8000加入上清液,可获得高效的端粒酶。在此基础上,对PCR先导引选择TS、模板浓度选择100ng,最终获得了油松针叶高质量的端粒酶PCR产物。应用SYBR Green(Ⅰ)替代银染液对电泳凝胶进行染色,获得了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电泳结果。其次,通过对油松、银杏、楸树、国槐四种树木不同年龄的叶片及油松和银杏同一棵树不同叶位的叶片进行端粒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与树木的年龄的关系不是很密切,但与叶位的关系很密切。越靠近顶端的叶片端粒酶活性较高而靠近下端的叶片端粒酶活性要低。再次,通过对胡杨愈伤组织、沙冬青悬浮细胞进行不同浓度的盐胁迫处理,初步实验结果显示,在低浓度盐胁迫下,DNA损伤在端粒酶的作用下可以修复,但是在高浓度胁迫下, DNA损伤在端粒酶的作用下不可以修复。同时,在此基础上,对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进行保守结构域及进化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TERT具有高度的保守性,通过设计对沙冬青TERT进行克隆,目前已经获得部分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