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月经过少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及其分布、月经期第3天的血清性激素六项检测数值及黄体中期的子宫内膜厚度,并探讨性六项检测值及黄体中期子宫内膜厚度与中医常见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导师处就诊的月经过少患者。依据《中医妇科学》及《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肾虚证、血虚证、血瘀证、痰湿证、肝肾不足证、肾虚痰湿证、肾虚肝郁证、气血不足证、胃热津亏证、肾虚血瘀证的证型判定标准进行中医证型的判定。同时进行月经期第3天血清性激素六项检测及黄体中期子宫内膜厚度测定并加以统计分析。结果:1.471例月经过少中医辨证分型比例次序为:肾虚证40.13%(189例)>血瘀证14.01%(66例)>痰湿证13.38%(63例)>血虚证13.16%(62例)>肾虚血瘀证7.64%(36例)>肝肾不足3.82%(18例)>气血不足证3.61%(17例)>肾虚肝郁证2.12%(10例)>肾虚痰湿证1.06%(5例)>胃热津亏证0.42%(2例)。其他证型包括脾肾亏虚证、心脾两虚证、寒湿凝滞证各1例。最常见的四个证型为:肾虚证、血虚证、痰湿证、血瘀证。2.月经过少患者的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21~40岁间,占85.62%,不同常见证型中的平均年龄分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81例患者行月经期第3天性六项检测,数值异常者共114人,占总数的40.57%,检测数值异常人群中肾虚证、血虚证、血瘀证、痰湿证占93.86%。其中肾虚证者占41.22%,痰湿证者占27.19%。4.月经第3天性六项检测数值与月经过少肾虚证、血虚证、血瘀证、痰湿证的关系分析显示:肾虚证的卵泡刺激素均数水平偏高,雌二醇均数水平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证的黄体生成素平均水平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激素、泌乳素、睾酮的检测数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5.290例月经过少的病例在黄体中期测得子宫内膜低于8 mm者占总病例数的48.28%。其中肾虚证、血瘀证黄体中期子宫内膜厚度偏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月经过少的四个最常见证型为肾虚证、血虚证、血瘀证、痰湿证。月经期第3天性六项检测异常者比例较高,黄体中期子宫内膜偏薄的检出率亦较高。所以,对月经过少患者进行此两项检查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另外,性六项中FSH、LH、E2平均水平及黄体中期子宫内膜厚度在四个常见证型间分布有统计学差异,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