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动态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收集46例于连云港市东方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经CT或MRI确诊的在24 h内入院的首次发生ACI的患者作为实验组。使用了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连续测量入组患者的1、3、7、14 d清晨空腹状态下血清VEGF水平指标,同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将入院时病人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并于发病14 d重新对病人进行评估,如果NIHSS评分较入院时下降≥4分或入院时评分不满4分,重新评估后NIHSS评分未增加,则定义为预后好组,反之为预后差组。另外收集同阶段的年龄、性别匹配的15例于我院经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无异常的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正常血清VEGF水平。比较各组间血清VEGF水平差异。研究数据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同对照组比较,ACI组在发病1、3、7、14 d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并且在ACI后7 d达到高峰,几乎是对照组的3倍。在ACI后14 d下降,但和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P<0.001)。2.ACI组血清VEGF水平在不同时间点均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有上升趋势,但除了在发病14 d外(P<0.05),轻、中、重度卒中三组间的血清VEGF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预后差组的ACI患者血清VEGF水平在各时点均表现出比预后好组高的趋势,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亚组分析,在相同卒中严重程度的情况下,预后差组的各时间点血清VEGF水平均有高于预后好组的趋势,但除轻度卒中组的1d外(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这种趋势并没有出现在中度卒中组中。4.ACI患者发病3d、7d、14d血清VEGF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1、0.35、0.36,NIHSS评分与发病1d血清VEGF水平两者之间无相关性。结论:1.ACI发生后血清VEGF水平升高;且随ACI病程进展而呈波动性变化;2.血清VEGF水平与ACI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3.血清VEGF水平与短期功能预后有一定的相关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