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开发校本课程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我国,农村人口占据着很高的比重,基本上为50%。要想实现人才强国,就需要发展好农村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农村留下了丰富的乡土知识,但是,随着市场化、商品化以及城乡一体化的出现,这些丰富的乡土知识濒临消失,如何传承乡土知识,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农村学生自小生活在农村,自然成了传承乡土知识的主力军。农村学校作为农村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地方,应该采取措施,为传承乡土知识出一份力。此时,校本课程就成了我们的一个选择。但是,农村学校运用乡土知识的情况如何,开发校本课程的状况怎么样,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考察。本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此部分主要概述了研究缘起、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核心概念。第二部分为研究设计与过程。此部分主要介绍了如何编制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以及如何实施问卷调查和访谈。第三部分为农村初级中学基于乡土知识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与问题。现状是农村初级中学教师具备一些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但仍需加强;农村初级中学没能充分利用资源,校本课程开发存在应付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的帮助有限;农村初级中学可以选择恰当的乡土知识作为校本课程的内容,但缺乏整合性。问题是缺乏行之有效的开发团队,缺乏整体规划,内容选择不当。第四部分为农村初级中学基于乡土知识开发校本课程的问题归因,分别是校本课程开发缺乏行之有效的开发团队的原因,校本课程开发缺乏整体规划的原因,校本课程开发内容选择不当的原因,升学压力限制农村初级中学开发校本课程,农村初级中学所处农村条件的限制等方面。第五部分为研究反思。这一部分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包括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素质,提高学校领导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加强整体规划,做到统筹兼顾,建立行之有效的开发团队,认真选择校本课程的内容,实现课程的“常态化”。第六部分为结语。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并对农村初级中学利用乡土知识开发校本课程进行了展望,希望农村初级中学可以开发出高质量的校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