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观察到半数以上植入起搏器或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患者需要合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引起起搏阈值或除颤阈值升高,导致起搏功能障碍或除颤失败等严重后果。故研究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起搏阈值等参数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观察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普罗帕酮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对起搏阈值等参数的影响。临床研究部分观察了静脉常用剂量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对起搏阈值等参数的影响;实验部分观察了逐步加大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剂量后对起搏阈值、血流动力学和电生理学参数的影响。 方法 动物实验对象为成年杂种狗12只,雌雄不拘,重14.21±1.98Kg(13-17Kg),分为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每组6只。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30mg/Kg麻醉,维持自主呼吸。切开颈静脉,放置心房和心室电极后测定基础心房和心室起搏阈值、P波和R波振幅、心房和心室电极阻抗,测定基础动脉血压、心率,起搏前后心电图的PR、QRS和QTc间期。每隔20分钟静脉注射普罗帕酮一次,连续5次,普罗帕酮剂量依次是3.1mg/Kg,3.1mg/Kg,4.65mg/Kg,4.65mg/Kg,6.2mg/Kg。每次用药后5分钟测定上述指标,并留取血液标本测定药物血清浓度。胺碘酮组实验方法同上,胺碘酮剂量依次是10mg/Kg,10mg/Kg,15mg/Kg,15mg/Kg,20mg/Kg。临床试验选取植入永久起搏器后3个月内的患者20例,测定基础参数后连续静脉注射2次常用剂量的普罗帕酮(70mg/次),间隔20分钟,然后分别于用药后0、30、60、90、120分钟测定上述指标。经过5个半衰期后,静脉注射2次常用剂量的胺碘酮(150mg/次),间隔20分钟,然后分别于用药后0、30、60、90、120分钟测定上述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