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一步研究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及其时代诉求,是当前我国进行新一轮农村改革的题中之义。本文从分析农民主体性内涵入手,通过揭示邓小平农村改革农民主体性思想的形成基础、探求其具体表现,继而回归到我们当前的农村改革以指导改革实践,最后对重庆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我国当前农村改革提供可供借鉴的模式。全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首先,指出邓小平农村改革中的农民主体性思想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农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重要是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农民思想的发扬和创新;同时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之所以会突出农民主体性也是当时实践发展的要求,是打破农村僵化生产经营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推进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强农村社会活力的基本诉求。其次,主要分析了邓小平农村改革中的农民主体性思想的具体体现,不仅体现在邓小平农村改革的理论中,农民是农村改革的创造主体,也是农村改革的价值主体;而且也体现在邓小平推进的农村改革实践中,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以及农村的政治体制改革。正是由于邓小平坚持农村改革要以农民为主体,因而促进了农村改革的极大成功。再次,用邓小平农村改革中的农民主体性思想审视我们当前的农村改革,依然面临严重的主体缺失困境,探究困境的具体表现并揭示其困境造成的原因;并在邓小平农村改革中的农民主体性思想指导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和办法,构筑政府和农民之间的新型关系、提高农民素质以及完善制度设计。最后,重庆作为我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当前推动农村改革的前沿,通过对其进行实证研究,从现有的推进措施出发,提炼其成功经验就在于突出农民是农村改革的主体,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但同时依然存在可供提升的空间,因此本文最后也提出了针对重庆现状的相应的优化途径,“四位一体”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设计、多项综合措施并进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一揽子”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