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红酵母木糖跨膜转运的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urfing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在生物能源产业转入非粮时代,纤维素、半纤维素利用问题是解决原料成本上的一个技术难题,纤维素预处理以及水解产物中木糖等五碳糖的利用问题是其中的关键,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拓展传统油脂微生物的木糖利用效率,以最终实现木质纤维素为原料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是随着生物柴油技术成熟推广应用而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课题主要研究了产油酵母—粘红酵母木糖利用过程中介导五碳糖特异性跨膜转运的机理研究。首先,本文考察了已报道的假丝酵母木糖特异性跨膜转运蛋白在粘红酵母中的表达,实验中首先构建了适用于粘红酵母外源基因表达用的质粒载体,在原有质粒基础上添加了适用于粘红酵母基因工程筛选用的博来霉素抗性基因(shble),同时添加了适用于粘红酵母表达外源基因的多克隆位点,构建了粘红酵母游离型表达载体PRS424-Phxt7-GFP-Thxt7-shble,对于粘红酵母后期整个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在构建好的载体PRS424-Phxt7-GFP-Thxt7-shble上成功的连接了已报道的假丝酵母木糖特异性跨膜转运基因GXS1(GlucoseXylose Symporter),通过对原始菌与重组菌木糖发酵过程中对木糖浓度的测定,发现重组菌对木糖的吸收利用效率高于原始菌,重组菌在发酵80小时左右木糖消耗完,同比原始菌则需要在120h左右才能将木糖利用完。说明重组菌中表达的木糖跨膜转运蛋白能够有效地介导木糖的胞外到胞内的运输。   本文尝试凭借反转录PCR技术,染色体步移技术,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同时借助已报道的同源特异性木糖跨膜转运蛋白序列钓取粘红酵母特异性的木糖跨膜转运基因,克隆得到了1513bp的粘红酵母木糖跨膜转运基因的核心序列,经NCBI同源比对分析与已报道的假丝酵母特异性木糖跨膜转运基因相似性为83%,为克隆该基因cDNA全长以及功能的分析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电力的依赖程度都在不断增加。因此,人们对于电力的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力企业必须要努力完善当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资源的使用成为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它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背景下,电力行业也逐渐向智能电网建设方向迈进,这就使得
区内出露4个花岗岩体:(1)辉山花岗岩;(2)鹊山花岗岩;(3)高陵花岗岩;(4)朵山花岗岩。其中辉山花岗岩为作者发现。通过岩石特征、岩石化学成分,Rb—Sr同位素年龄测定170Ma±10,辉山花岗岩具重熔花岗岩特点,是以
单壁碳纳米管是一种特殊的纳米材料,其结构与富勒烯及石墨烯类似,分子结构中的碳原予以sp2杂化碳为主,由大量的芳香结构组成,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单壁碳纳米管功能化修饰后能够
海峡两岸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与发展论坛2009年3月29日-31日在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举行.此届论坛源于2006年5月在南京大学图书馆举办的“海峡两岸高校图书馆发展高层论坛”,是
缓倾斜厚煤层跨巷开采采区巷道布置李建国,祁晖,田承军,吴戈采区巷道布置是否合理,对于改善采区、矿井的技术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就阳泉局20年来采区巷道布置改革的生产
通过对芦岭煤矿井巷工程地质条件的系统研究,结合巷道工程的变形破坏特点,对巷道围岩进行稳定性分类,为芦岭煤矿巷道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Through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新干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始建于秦代,属赣省最早设置的古县之一。今县城地处赣江中游东岸,县城以北20公里的大洋洲乡程家村,原有一座高出地面3~4米的椭圆形封土堆,人称涝背沙丘。由于为防水患而历年在这里取土护堤,使之地形地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年前巨大的封土堆就已经被逐渐夷为平地。  1989年下半年,为了维护加固赣江防洪大堤,当地好几个村庄的数百名民工来这里挖取沙土,开始虽也曾发现过一些汉代至清代的小
背景:格列齐特属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磺酰脲类降糖药物,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已有大量研究证实磺酰脲类药物临床应用降血糖作用时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性,其中基于
展览:“回到写生”——2010年中国油画家写生作品展时间:二○一○年十二月七日至十二月十五日地点:中国美术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