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老大难题,这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我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建立了中国公共住房体系,来缓解住房压力,该体系主要由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组成。而公租房是不同于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我国的公租房是面向城镇中等偏下收入者和住房困难的家庭,以及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等,提供以40㎡为主的中小户型住宅,租金按照略低于市场价格的原则来定义。这极好的缓解了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本文通过对武汉市公租房现状广泛的实地调研并结合国内外公租房的发展现状以及建筑空间设计模式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中国公租房建筑室内设计所面临的问题,即房型结构单一,房型与需求脱节,房型的空间利用率及房型的针对性、灵活性有待提高等。本文基于社会学视角下,对公租房受众人群的心理以及生理需求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受众人群进行共性与个性的类比分析,运用人机工程学、社会学、建筑学设计美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对公租房室内空间布局进行详尽的分析,以满足公租房不同受众人群的心理以及居住需求为目的,提出了“多样化”户型设计概念,即将住宅空间中各个功能要素进行合理分配,再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组合,形成符合不同人群居住的户型结构。为了建立一个人性化、规范化、舒适化的公共租赁住房建筑室内空间,在本文的最后,提出创造“模数化”户型结构,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使得公租房内部空间具有“可变性”,又可以规范化、标准化户型设计,降低建设的成本,有利于公租房的推广与应用。也会使得公租房与其他商品房享受一样合理的居住结构,公租房便从此不再与“廉”划等号。总之,对于中国公共租赁住房建筑室内空间的布局与探索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如果能把这一特殊人群的居住环境切实改善,将会对提升城市和谐、改善住房问题发挥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