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才子佳人小说在明清大量涌现,并形成了一股潮流,当时的文人乐于创作,而百姓也对此类作品喜爱有加。 才子佳人小说的出现与兴盛,从文化上来观照,反映出儒家文化与文人政治在中国巨大的,不可磨灭的影响力。《论语》一直就提倡“君子”,这是与古代神话中的英雄完全不同的概念。“君子”强调的是才,而不是勇,不是武力。“君子”与后来的才子有极大的相似之处,比如温文尔雅,善于学习,等等。孔子的儒家文化铸就了中国文学史一直以来以才子为主角的一种基调。 而文人政治,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也给了更多的平民中有才学的人平步青云的机会。但同时,中榜的名额又是非常有限的。明清时,才子佳人小说的作者们多为在科举上郁郁不得志的中下层文人,他们有的甚至贫困一生。于是,小说就成了他们的心灵良药。在小说中,他们能够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理想尽情实现。 当然,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小说自然能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毕竟,读者中许多人也是为了博得好功名而终其一生。小说中主人公的前半生的坎坷很可能是他们自己的写照,而主人公最后功成名就也是他们的期望。因此这些文字能够与读者心目中的愿望形成共鸣,激发起他们内心的渴望,所以广受欢迎。才子佳人小说的出现是在儒家文化和文人政治影响下的民族心理的集中体现。 希腊故事中也有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但是,当事人的处理方法却与才子佳人中的主角有巨大的不同。从这些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法上,也可以看出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巨大差异。怎样结合两种文化的长处,更好的优化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今后将面对的问题。本文主要采取了条理性分析归纳以及比较的方法,力求在归纳比较中还原才子佳人小说的真正面貌。探讨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民族文化心理。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才子佳人小说的渊源。追溯才子佳人模式的源头及发展的轨道,阐述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第二章,明清才子佳人小说概述。阐述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发生原因。主要分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其它文学形式的影响,尤其是戏曲对其大规模出现的推动作用。同时分析其结构和文学意义。第三章,才子佳人小说的文化意蕴。这是全篇重点。从儒家文化和文人政治的角度入手,分析其对才子佳人小说的作者群和读者群的深刻的影响。指出才子佳人小说出现和兴盛的文化必然性。第四章,从中西文学比较看中国文化。从中西同题材文学作品的比较入手,更深入的分析中国文化的特征。关键词:才子佳人小说儒家学说文人政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