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青断块历来被认为是相对稳定的地区。1989~1991年在四川省小金县境内先后发生了3次破坏性地震,震级分别为M5.0、M6.6和M5.0,均发生于川青断块内部的小金县木城—两河口一带,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随后的地震调查,发现了沿抚边河河谷木城—两河口一带展布的抚边河断层。待建的金川水电站坝址,距离抚边河断层约25km,其将来的活动对电站建筑物,特别是大坝的安全有一定影响,需要我们对这条断层的活动性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论文从区域构造背景和新构造运动背景出发,通过对抚边河断层野外地质、构造地貌调查资料的系统研究,结合3次中强震的分析结果认为:抚边河断层形成于印支运动构造期,经过燕山运动、喜山运动的改造,运动方向、方式和规模有过多次改变;最新一次主要活动发生在晚更新世;晚更新世以来,该断层以左旋走滑运动形式为主,兼具一定的倾滑分量;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滑移速率约1.3mm/a,其走滑分量与倾滑分量之比约为5:2~8:1。 在用断层泥中石英碎砾溶蚀形貌测年法进行测年时,我们将每个碎砾的各个表面当作基本统计单元,又把统计学中参数估计的方法引入结果处理中来,进一步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虽然抚边河断层与松岗断层在产状、位置、滑动方式、新老活动特征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二者毕竟是互不相连的两条断层,特别是发震情况有很大的区别。 坝区断层与抚边河断层有相同的形成背景,经历了相同的后期改造。但坝区断层规模都很小,其活动都在中更新世以前,晚更新世以来没有再活动过。抚边河断层的活动对坝区断层没有直接的影响,而是通过区域应力场起作用。 抚边河断层滑动速率不高,发生破坏性强震的复发周期相当长,其地震烈度沿坝址方向衰减很快,对坝址的影响烈度不超过Ⅵ度。因此,抚边河断层的活动对金川水电站的建设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