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允价值视角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fi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7年1月1日开始,中国所有的上市公司开始采川新会计准则,这标志着中国企业的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基本趋同,也是会计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必然结果。相对于旧会计准则,无论是在准则的数量上,还是一般的会计处理方法,新会计准则都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之一是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而且把原本出于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一步推广应用到其他准则。新会计准则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17项具体准则中都不同程度的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其应用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公允价值的重新引入,能否发挥其预期的作用,特别是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将产生何种影响,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健全法律体系、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从公允价值理论及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方面进行规范性研究。然后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及非货币资产交换等多个维度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选取了沪深两市2005-2008年的5416个样本数据,以修正的Jones模型为工具,采用横截面回归的方法,从公允价值视角检验了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直接影响。研究发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重新引入后,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变动确认损益的方式并没有成为盈余管理的手段。上市公司存在通过少提或不提资产减值损失来增加利润以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但利用债务重组等调节营业外收入以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并不具有普遍性。从盈余管理动机方面考察,盈利企业比亏损企业更可能进行增加利润的盈余管理;亏损企业比盈利企业更可能进行减少利润的盈余管理:扭亏为盈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并不是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才有的现象。研究还发现,审计对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降低利润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具有行业差异性,房地产业排名一直靠前,是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较为严重的行业;从盈余管理的变化趋势来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从2005年-2008年逐年增加。因此,本文认为,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重新引入后,确实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因此,加强公允价值信息披露与监管是摆在监管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其他文献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hot corrosion performance of a dissimilar weldment of Ni-based superalloy and stainless steel joined by CO2-laser welding and improv
改革开放以来,被视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在我国迅猛发展,各地旅游服务机构也随之蓬勃发展,全国旅游从业人数尤其是导游的数量大大增加。在导游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导游服务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