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书法与字画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人一直以来引以为傲。但在快节奏的当今社会,其艺术特质逐渐趋于淡化,传说中的见字如见人,或娟秀、或粗犷、或狂野已然不彰,而寥寥数笔勾勒出的山水意境之雅、情怀诗意之美的国画也远离大众欣赏视野。大众并不知以颜料媒介强调情景真实准确再现的西方油画与重在意境情怀的传统国画不可比拟的原因。取而代之的是悬于寓所、办公室等地的画作,这些或是一个机器开模制作的印刷品,或是鱼目混珠滥竽充数的低劣字画——国民整体书画艺术赏析水平低下已不容讳言地成为国人“富而求贵”的瓶颈!更为遗憾的是持续提升国人字画欣赏能力的“机制”并未出现,一面是字画艺术赏析需求“嗷嗷待哺”,无法满足而不觉,另一面则是因经济下行,创作字画闲置于画室顶棚难以变现,创作者失去生计与字画愿意的残酷现实。如何走出困境,解决此痛点?口头呼吁国民购买字画来提升欣赏水平显然并不可行,姑且不论经济购买能力,也不论艺术品鉴能力高下,仅简单的旧字画更换存放空间都是有限的。加大字画艺术在中小学课程教学中的比重也不符合现实,高考之下的艺术学习早已无可奈何地成为边角之地。加大力度多举办字画展览如何?君不见家门口的艺术展览也难逃门可罗雀的下场。本论文认为提升字画艺术欣赏水平,在收入水平呈腰鼓结构的大都市,中产阶级群体是关键。他们不仅人数占比大,且具有一定艺术素养基础和不错的经济支付能力,稍作呼吁和调动,他们对字画欣赏的需求即可变为新的风口。本论文基于此认知,提出将闲置字画共享模式,即在租赁流通中变现价值,让创作者生成创作热情,持续供给精品;在租赁流通中让字画低成本便利切入中产阶级家庭或办公空间,通过持续的艺术流通和长效的艺术熏陶而形成提升欣赏水平的近因条件,通过设计整体方案来解决供需痛点。在上述逻辑思路基础上,本论文通过对现有商业模式与创新商业模式七要素对比分析,构建了基于价值共享的字画租赁商业模式,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市场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等作了分析,并运用奥斯特瓦徳画布工具作了九模块落地设计。现有研究文献表明关于字画的研究很多,但商业模式构建研究却并不多见,特别是提出“让资源由停滞到流通,由闲置到共用,让其使用价值因共享而放大”观点并形成系统设计更是少之又少。本论文无论是基于共享的研究视角,还是研究内容都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可为共享字画实践提供较为完整的理论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