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消费者偏好的桂林低碳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jia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2月7日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召开之后,“低碳经济”的议题持续升温,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环境问题再一次被提上了各国议程。要想从根本上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全人类必须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实现低碳的生产消费方式。在保护地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倡导健康生活的理念下,发展低碳经济己成为全球各个国家的共识。随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产业中的地位日益突显,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也必将日益激烈。在旅游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环境问题,如对当地自然与生物系统的破坏、大气污染、废弃物污染、污水排放等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使旅游业由传统意义上的“无烟产业”变成了高排放、高污染、高消耗的“三高”产业。但从旅游业的依托资源、性质、特点和结构来看,它又具有着低碳排放的突出优势。因此发展低碳旅游,提高竞争力成为旅游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据研究预测,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上第一旅游目的地大国,而桂林作为全球知名旅游城市之一,实行低碳旅游势在必行。本研究从消费者偏好视角出发,在认真学习、广泛收集国内外关于旅游营销和低碳旅游相关理论与实践等诸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把握桂林市现有旅游资源状况,通过对桂林游客对低碳旅游认知度和旅游者消费偏好特点的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再以旅游产品营销理论为基础,以消费者偏好为视角,结合桂林旅游实际情况,进行桂林市旅游城市低碳化营销策略的设计。本文总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导论。对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做了总体上的介绍。指出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二章,理论基础与相关文献综述。本章主要对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对旅游营销相关理论进行介绍,对国内外关于低碳旅游相关理论研究进行综述,为下文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桂林旅游业状况及发展低碳旅游的优势分析。首先介绍了桂林旅游业发展状况,指出了现阶段桂林旅游业面临的挑战,接着对桂林开展低碳旅游的优势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低碳旅游营销策略的研究。首先对桂林低碳旅游的发展条件进行分析,指出桂林成功开展低碳旅游的优劣势,接着结合桂林旅游实际特点,以了解游客低碳认知度和消费特点为目的,针对性地制作调查问卷,分析现阶段关于游客旅游消费特点。由此得出结论:(1)游客对低碳旅游认知不够;(2)旅游者的消费偏好与低碳旅游的消费特点并不一致(3)影响旅游者消费偏好是低碳旅游营销的实现路径。第五章,低碳旅游营销策略的设计。本文根据第三部分问卷调查得出的结果,从旅游者消费偏好的视角,基于旅游产品营销的理论,结合桂林旅游的实际特点,针对性地进行低碳旅游营销策略的设计,为企业在新形势下制定旅游营销策略提供参考。第六章,总结。具体归纳本研究的结论,并指出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社会学领域中社会支持网络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社会支持网络是由个体在与外界互动过程中所构成的关系网,透过这些关系网个体得以维持其认同,并获得情绪支持、物质
石墨烯是二十一世纪出现的一种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具有二维结构、一个原子的厚度,是碳的所有同素异形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因为石墨烯具有一些相当特殊的性能所以受到了全世界
影视作品是指通过一定方式固定于任何介质之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无伴音的相关活动画面组成,并且借助适当装置放映或者以其他方式播放的作品。在著作权法中,围绕影视作品的创
当代艺术注重新的空间形式和表达方式,为新世纪,新的视觉领域打开了崭新的局面。比如表现主义、抽象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及多媒体艺术等等,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状况。在
随着社会的开放、发展,流行文化渐有大行其道之势。那些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他们标新立异、盲目冲动的心理特性,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流行文化的影响;而以古诗文为代表的传统
目的设计一种可携带125I粒子的鼻饲营养管,用于治疗上消化道恶性阻塞性病变,以达到鼻饲营养和腔道内近距离放疗的双重效果。方法将 125I放射性粒子置入3 F导管内并两端封闭制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制和制度的建设逐步与国际内部控制体系框架接轨,特别是近年来,会
管辖权异议,作为一项重要的管辖救济制度,为当事人提供了就管辖问题向法院提出不同意见的机会。管辖权异议制度的设立,一方面有利于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使管辖
智能万用表是带微处理器或单片机的高档数字仪表,它是软硬件相结合,软件决定仪器智能程度的新型仪表。其主要优点是准确度高、功能强,具有自动校准、自动测量、自动数据处理
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明显,但是与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相比,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仍然很小。截至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仅占全球存量的1.6%,位列全球第17位。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