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和施氮量对河北平原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zhujunhong7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于2018年6月至10月在河北农业大学辛集试验站进行。供试玉米品种为农大372,设67500(D1)、75000(D2)和82500(D3)株/hm~2三个种植密度和0(N0)、120(N120)、180(N180)、240(N240)和300(N300)kg N/hm~2五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光合特性和氮素利用的影响,并对15个组合处理作出经济效益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合理增加种植密度,适量减氮提高了夏玉米光能利用率。增加种植密度,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适当减氮提高叶面积指数(LAI)、净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改善群体植株结构;在中密(D2)条件下和施氮量180kg N/hm~2下,玉米叶面积指数(LAI)、净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均显著提高,光能利用能力增强,为籽粒产量形成提供保证。2.合理增加种植密度,适量减氮提高了夏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中密(D2)条件下产量最高。减少施氮量降低了籽粒产量,施氮量从300 kg N/hm~2减少到180 kg N/hm~2时,夏玉米产量降低趋势不显著。中密(D2)条件下和施氮量180 kg N/hm~2下,产量为12995.0 kg N/hm~2。3.合理增加种植密度,适量减氮提高了夏玉米氮利用效率。增加种植密度,同一施氮量条件下,氮肥利用效率(NUE)显著降低。在中氮处理(N180)下,低密D1、中密D2、高密D3密度条件下,玉米氮素利用效率分别为73.57%、75.59%和74.81%。在中密条件下(D2)和施氮处理(N180)互作条件下,可以促进玉米氮素利用率增加。4.合理增加种植密度,适量减氮可以使玉米经济生态效益最优。增加种植密度与增加施氮量,夏玉米生产成本中种子与氮肥投入增大,成本纯收益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适度减氮条件(N180)下,氮素利用效率最高;中密条件(75000株/hm~2)下,玉米纯收益率显著高于高密和低密条件。从以上结果与分析得出如下初步结论:适合河北平原夏玉米的最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分别为75000株/hm~2、180 kg N/hm~2条,在该组合模式可以实现夏玉米丰产与高效。
其他文献
刚架系杆拱桥结构在公路上有一定的应用,在铁路客运专线上应用极少。为了满足铁路客运专线对桥梁刚度的严格要求,有必要研究拱肋倾角、矢跨比、主拱刚度、横撑、墩柱刚度、桩
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及人的发展三个阶段理论表明,市场经济是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对人类解放和社会发展具有巨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消除市场经济内在固有的矛盾。
以上海新天地以及重庆洪崖洞商业中心流线组织的实例分析,探讨关于现代商业中心除开建筑形式外如何体现传统建筑地域空间感受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的终极关怀是对全人类的解放,并把这一解放理解为历史过程。但目前,人们对马克思解放概念的认识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歧。笔者认为,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的概念并不
缓倾斜极薄矿体由于矿体厚度及倾角的制约,安全高效开采较困难。针对大柳行金矿采用浅孔留矿采矿法开采缓倾斜-倾斜极薄矿体存在的资源回收困难,采矿效率差,技术经济指标不理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和谐社会是解决人的矛盾和冲突,给人以全面发展的条件和机会;而人的自由发展,亦即人的解放,是和谐社会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才能实现人的
在复杂的企业经营环境中,面对多变的市场,怎样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把企业做长、做强,最重要的是要在企业一切经营活动中贯彻“品质为根、诚信为本”的经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