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廷顿蛋白出核转运机制和聚集物影响因素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timant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 Disease, HD),一种神经变性疾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首先由George Huntington在1872年时报道,其临床特征为三主征:运动异常、认知障碍和精神异常。1993年HD致病基因成功克隆,被命名为IT15基因,正常人该基因的1号外显子内多态性三核苷酸[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重复序列的重复数低于27次;当CAG重复次数介于27到35次之间时其本人不发病,但子代的CAG重复数有可能进一步扩增导致发病,尤其是在父系遗传的情况下;介于36到39次时为不完全外显状态,即患者可能有症状也可能完全无症状;当CAG重复数大于40次则为完全外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有效的治疗方法。HD具有家族性、致残性、致死性和终生性的特点,患者多在患病后12到15年间死亡。其病理表现主要是细胞内聚集物形成,该聚集物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但也可见于神经突起内,这可能与多聚谷氨酰胺(polyglutamine, polyQ)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亨廷顿蛋白(huntingtin, htt)出核困难有关。近年来关于htt出核转运机制的研究主要在于发现了羧基端的经典的出核信号和氨基端与胞浆定位相关的氨基酸序列(cytoplasmic localization-related domain, CLRD)。htt羧基端存在一富含亮氨酸(leucine, L)的出核信号(nuclear export signal,NES),该序列介导htt通过CRM-1途径出核。同时htt氨基端也存在一个CLRD,其介导htt出核不依赖于经典出核途径。由于htt在513、552或586氨基酸位点被半胱氨酸蛋白酶剪切,而聚集物主要由含polyQ的氨基端构成,所以氨基端的CLRD对于htt聚集物的分布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对这段17个氨基酸构成的CLRD进行细致的研究:通过缺失或突变该序列的个别氨基酸,明确影响出核功能的关键氨基酸位点;研究该定位信号功能缺失对聚集物的影响。HD发病主要取决于CAG重复数,但有研究显示IT15基因CAG附近的CCG多态和羧基端的A2642多态也与发病相关。为了研究CCG多态与HD发病的相关性,我们对中国大陆地区的HD家系中CCG多态进行分析,并深入研究该多态以及脯氨酸富含区对该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和所形成的聚集物的影响。聚集物成分复杂,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其包括p53、mdm-2、HSP70、TFIID、actin、neurofilament、syntaxin 1A和核孔复合物等。对其成分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它的形成和作用机制,因此,我们从已知与htt相关的蛋白质入手对聚集物成分进行初步探索。我们的前期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收集了两大HD家系,在明确其临床、脑影像学特征的基础上,完成了家系所有成员的IT15基因的突变检测。结果显示,在家系1中18名成员中有9名(其中5名病人,4名症状前患者)CAG重复数大于40次,家系2中24名成员中有5名(其中3名病人,2名症状前患者)CAG重复数大于50次;2.构建了IT15基因片段pEGFP-C1-19Q(野生型)和pEGFP-C1-70Q (突变型)的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非神经元Hela细胞和神经元SH-SY5Y细胞,成功构建了HD的细胞模型;3.验证了丁酸钠并不抑制突变htt聚集物的形成,但能保护神经元对抗突变htt的N端片段的毒性作用,突变htt聚集物与神经元死亡并无必然联系;4.缺失htt前3个氨基酸后N端片段仍具有出核功能,而缺失前5个氨基酸后其出核功能丧失,因此我们推测IT15基因的第4至17个氨基酸参与了htt蛋白N端片段的出核。第一部分亨廷顿舞蹈病致病蛋白氨基端出核序列的研究及其对聚集物的影响目的:明确htt氨基端胞浆定位相关的关键氨基酸位点,确定该定位信号所介导的亚细胞定位,并观察其对舞蹈病病理表征-聚集物的影响。方法:1.构建前17个氨基酸、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equence, NLS)与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的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在此基础上缺失或突变个别氨基酸,构建一系列表达载体,瞬时转染细胞,观察融合蛋白在细胞核和细胞浆的分布,从而明确CLRD上的关键氨基酸位点;2.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对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标记物进行染色,观察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分布;3.构建野生型(CAG重复20次)和突变型(CAG重复59次)的1号外显子与GFP相融合的真核表达载体,在此基础上定点突变CLRD上的关键氨基酸位点,瞬时转染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和western blot的实验方法研究胞浆定位功能的缺失对所形成的聚集物在细胞内的分布及其量的影响。结果:1.1-17氨基酸、NLS和GFP的融合蛋白分布在细胞浆,而NLS-GFP分布于细胞核,GFP在胞浆和胞核均匀分布,说明1-17氨基酸具有胞浆定位功能;缺失前3个氨基酸后融合蛋白仍分布于细胞浆,说明其不是该CLRD的关键氨基酸位点;缺失第4、第17个氨基酸后融合蛋白分布于细胞核,说明其对维持该序列的胞浆定位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将第4、第7位氨基酸由疏水氨基酸亮氨酸(leucine, L)突变为亲水的精氨酸(arginine, R)后,融合蛋白分布于细胞核,而突变为疏水氨基酸甲硫氨酸(methionine, M)后其仍分布于细胞浆,说明关键位点氨基酸的性质对于胞浆定位具有重要意义;2.1-17氨基酸、NLS和GFP的融合蛋白与线粒体标记物共定位,而非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其他细胞器;3.野生型1号外显子与GFP的融合蛋白主要分布于胞浆,而突变第4个氨基酸后该融合蛋白在细胞内呈胞浆胞核均匀分布,进一步验证了第4个氨基酸是介导胞浆定位的关键位点;第4个氨基酸突变导致突变型1号外显子形成的核内聚集物增多,而聚集物总量减少。结论:1.在氨基端1-17个氨基酸中前3个氨基酸的缺失对该蛋白的胞浆定位无影响;而缺失第4个或第17个氨基酸或将第4个或第7个氨基酸由L突变为R(由疏水氨基酸变为亲水氨基酸)导致胞浆定位功能缺失,因此我们认为CLRD的关键氨基酸序列为4-17氨基酸;2.氨基端CLRD介导蛋白定位于线粒体;3.氨基端CLRD的缺失影响形成聚集物的量和聚集物的分布:该序列功能缺失引起异常增多的CAG重复所致的聚集物总量减少而定位于核内的比例增高。第二部分对中国大陆地区舞蹈病家系中CCG多态情况的分析及脯氨酸富含区对该蛋白的细胞内定位和聚集物形成的研究目的:完善家系收集工作,研究中国大陆地区舞蹈病家系中CCG多态与HD发病的相关性;研究包含该多态的脯氨酸富含区对htt蛋白细胞内定位和聚集物形态和大小的影响。方法:1.家系收集工作包括:a.家系成员临床资料的获取;b.外周血采集后用酚氯仿法抽取DNA;c对部分家系内的家系成员(包括患者和症状前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建株;2.测序检测CCG重复序列多态,与临床资料(包括性别比例、发病年龄、病程、家族史、临床症状等)结合后行基因型表型关联分析;3.构建分别含CCG10和CCG7的突变体(CAG重复46次)与GFP的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这两种多态对聚集物分布和量的影响;4.构建一系列含相同CAG重复(20次)但不同CCG重复(5P、7P和9P)的GF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瞬时转染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CCG重复对融合蛋白分布的影响;5.构建一系列含20次和59次CAG重复的、脯氨酸片段被不同程度截短的htt蛋白与GF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瞬时转染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脯氨酸片段对该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和聚集物的影响。结果:1.自2002年开始我们共收集舞蹈病家系53个,其中病人60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建株8人。上述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DNA模板和所建立的淋巴细胞株均保存完好;2.经测序证实各真核表达载体均构建成功;3.在所收集的53个家系中,CCG10和CCG7的分别有29个和24个(分别占了54.72%和45.28%),在56个正常对照(112条染色体)中,CCG10和CCG7分别占46.43%和35.71%,余CCG9、CCG8和CCG6分别占了10.71%、1.79%和5.36%;携带CCG1O和CCG7两种多态的病人在性别比例、发病年龄、病程、家族史、临床症状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4.携带CCG7和CCG10多态的突变体形成的聚集物在定位和数目上无显著差异;5.当CAG重复序列的3’端不加或加入5个CCG重复时,融合蛋白在胞浆和胞核接近均匀分布,而当加入大于7个CCG重复时,融合蛋白分布明显以胞浆为主,提示CCG重复数目影响其蛋白的分布;6.含20/59个CAG重复的1号外显子与GFP的融合蛋白以胞浆分布为主,缺失羧基端的脯氨酸富含区(含2个脯氨酸片段)后则胞浆胞核弥散分布,而第一个脯氨酸片段(CCG多态存在的区域)的添加能逆转这一趋势。含59个CAG重复的1号外显子与GFP的融合蛋白在核周形成大而单一的聚集物,缺失羧基端的脯氨酸富含区(含2个脯氨酸片段)后则形成多个较小且散在分布的聚集物,而第一个脯氨酸片段(CCG多态存在的区域)的添加仍能使其形成大而单一的聚集物;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缺失脯氨酸富含区后其形成的SDS不溶的聚集物显著减少,而第一个脯氨酸片段的添加能逆转这一趋势。结论:1.在中国大陆地区舞蹈病家系CCG重复多态以CCG10和CCG7两种形式为主,分别占54.72%和45.28%;2.携带CCG10和CCG7两种多态的病人在临床表型上无明显差异,在细胞模型中这两种多态对所形成的聚集物的量和分布无显著影响,提示该多态在舞蹈病发病过程中不具有显著作用;3.本实验验证了脯氨酸富含区对该蛋白细胞内胞浆分布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首次揭示了脯氨酸多态存在区域起了关键作用;而且,精确说明其中起作用的是当脯氨酸个数达到7个时其辅助出核功能完善;4.和文献报道一致,本实验验证了脯氨酸富含区缺失后聚集物减小、且散在存在,首次提出脯氨酸多态存在区域添加后即已逆转了上述趋势。第三部分聚集物内在成分的研究目的:探究聚集物内在成分,为阐明其形成和在H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将在第二部分中构建好的突变型1号外显子与GFP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转染细胞后,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聚集物与一些细胞内成分(ubiquitin、vimentin、caspase-3、caspase-9和HSP-70)的关系。结果:ubiquitin、vimentin、caspase-3、caspase-9和HSP-70等均与聚集物共定位,表明聚集物内成分复杂,囊括了细胞内的很多成分。结论:1)验证了聚集物内在成分包括ubiquitin、vimentin和HSP-70等;2)首次提出caspase-3和caspase-9也是聚集物的成分。
其他文献
在我国的音乐体系中,五声调式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调式形式,这一调式也起源于我国,在我国有着非常优秀的历史并且对我国的音乐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纵观我国从古至今所流传
“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发展较大程度地缓解了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但还有较大的改进和发展空间。建立以县(市)级图书馆为依托,以乡村学校图书室为网点的“农家书屋”新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的:评价艾迪联合吉西他滨加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按方案静滴给药,3~4w重复一个周期。结果21例均完成2个周期及以上的化疗,CR1例(1/21),PR 8例
将众多元素拟人化并构建了一个元素的“王国”,将稀有气体元素比喻为王国中的隐士。通过稀有气体之间的对话讲述了人类发现稀有气体和稀有气体化合物的过程。文章用生动的语
脊髓性肌萎缩症,简称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是一种在婴幼儿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退行性变导致,以进行性肌无力和
目的:了解1986~2005年20年间北京协和医院妇科手术疾病及术式的构成变迁趋势。方法:选自北京协和医院病案管理系统,检索并调用1986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本院接受妇科手术的患者
<正> 由兰州商学院李明伟、朱涛、马晓燕编著的《财经实用文书》已于一九八六年底,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财经实用文书》的编写比较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资料的权
以“理性人”假设为前提的传统财务理论并不能对实际并购行为做出完全合理的解释。行为金融学理论指出过度自信是造成企业管理者做出非理性决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非理性并购决策行为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过度自信管理者或投资者通常做出非理性并购行为决策,中小股东积极参与公司治理从而导致并购方案被否。本文选取珠海银隆并购案为例,从管理者非理性视角出发,研究过度自信与并购决策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公司治理对并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