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加剧了贫富分化,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劳动者成了全球化的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如何有效地保护劳工权利以保持全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各国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由于我国处在体制转轨时期,劳工问题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近几年来国内过低的劳工标准不仅成为针对我国诸多贸易摩擦的起因,而且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正和谐,阻碍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劳工问题是世界劳工问题的重要部分,因此如何解决国内劳资冲突和保护劳工权益,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际劳工组织(ILO)成立并制定国际劳工标准(International Labor Standards)以来,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的关联一直是南北之争的焦点。ILO由于没有强制执行能力使核心劳工标准在各国不能得到普遍遵守;发达国家主张将国际劳工标准纳入WTO多边贸易体制,因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反对而未能如愿。随着社会责任运动的兴起,全社会都在共同关注劳工权益的保障,近年来SA8000标准正在对国际贸易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对各种试图推行核心劳工标准的办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国际劳工标准的挑战。双方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是否对发达国家构成“社会倾销”。本文将分析廉价劳动力是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正当的比较优势,但同时我国转轨时期有许多企业在滥用和掠夺劳动力,是不正当的使用我们的比较优势,提出我们必须要在遵守核心劳工标准、尊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下充分发挥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因此,面对国际劳工标准的挑战,我们既要坚持比较优势,不能超越经济发展阶段盲目快速的提高劳工标准,又要适应核心劳工标准的要求,严格按照法律要求保护劳工权益,这对我国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