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诱导牛血清蛋白微区结构及特性变化的荧光光谱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cphai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对溶液环境酸碱程度有着很强的依赖性。但与溶液中的自由氨基酸pKa不同,蛋白质各残基pKa与其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为了从结构变化获得信息,分子模仿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牛血清蛋白(BSA)是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是含有唯一自由半胱氨酸的自然蛋白质。因此,为了深入探讨pH对蛋白质Cys活性残基的微区结构变化的影响,我们以牛血清蛋白为模型蛋白,通过荧光光谱方法对pH诱导蛋白质微区结构及特性的变化情况进行测量,并结合应用分子模拟的结果尝试进行解释。   通过SWISS-MODEL进行同源模建得到牛血清白蛋白结构的初始结构。应用PKa预测方法能够得到蛋白质侧链的质子化状态。我们从BSA的唯一含巯基的半胱氨酸残基两侧截取了共21个氨基酸残基,并且对其进行结构优化。本研究中,采用5-Maleimido-fluorescein diacetate对BSA的半胱氨酸残基进行特异性标记,通过对荧光光谱和各向异性改变的分析,从而探讨探针标记的特定位点的局部构象和环境的变化。将模拟和实验的数据相结合,分析溶液pH改变诱导的蛋白质局部环境和构象的变化。   实验表明,在BSA在不同pH值体系中,其荧光偏振值(FP)的大小会呈现出相应的变化。pH值为5时,FP最小。在强酸环境中,BSA的荧光偏振值随溶液酸度增强而增大,氢离子的结合使BSA微区残基带上了多余的正电荷。而在较强碱性环境中,BSA分子充分伸展,荧光偏振值整体较酸性环境大。而在pH值为11时,FP值反而有所降低。   通过蛋白的特异性定点标记,结合生物信息学和荧光各向异性测量,研究了不同pH影响下蛋白质微区构象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探讨大分子的功能性蛋白提供良好的实验理论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混凝土的特性决定了裂缝在混凝土结构物中的存在的必然性,如何控制在混凝土结构物的设计年限里,不出现对结构物产生危害的裂缝是各国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的方向。在混凝土结构物施
为进一步发掘我国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的菌株资源和新型的cry毒素基因资源,本研究从几种不同生境中采集土样分离出800株野生菌株,从中得出苏云金芽
本文对何首乌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优化研究,在此基础上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培养体,研究秋水仙素处理对培养体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何首乌组织培养大量繁殖、种质资源保存以及多倍体诱
鉴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现实需要,管网输水已然成为当今社会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方式。管网系统因其日趋复杂化和运行状态多变的特点而面临多种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