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聚落的演变过程记载着村落发展的历史与文化脉络。地处福州市南台岛东北端的林浦村,承载着无数福州人的记忆,其蕴含着丰富的研究价值。然而,随着高速发展的城市化,林浦村的“生存空间”被逐步压缩,村落风貌也几近变化。原有村落中的人际网络与生活场景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人们的凝聚力与归属感正逐步削弱。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种合理的保护与更新方法来再现居住区的环境意向、空间图示以及人文价值。社区营造理论的关注点包括了村落空间与社区的生产生活、民俗习惯、产业发展等几大因素之间的关系,在传统聚落保护的基础之上,融入了当代社区的运营与管理机制。这种营造手法不仅涵盖了政府部门与设计单位宏观的把控与规划,而且包括了居民对于村落空间的建设和事务的自理。这种“上下结合”的营造方式,充分挖掘了村落内部的资源与财力,调动了社区居民的积极性,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村落的外部空间品质与硬件设施得到了提升,延续了村落的文化与习俗。本文通过实地的考察,借助已有的文献资料,提出了林浦村的保护与更新方案,研究框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章节: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范围与内容。文献综述介绍了社区营造的研究理论成果以及林浦村现有的研究成果,并确立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第二章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地位、聚落风貌等宏观的角度介绍了福州仓山林浦村的聚落概况,并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估;第三章阐述了社区营造的理论,并分析其应用于林浦村保护与更新的条件;第四章则在社区营造的理论的基础上,从社区居民的视角,分析林浦村保护与更新的原则与策略;第五章则从宏观的区域层面以及微观的村落层面对林浦村的保护与更新的进行了分析与论述,从而满足社区空间的营造和旅游产业的经营双赢的局面,实现社区“宜居、宜游”的目的。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文章的成果与写作意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的保护与更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