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壤-景观理论的丘陵区土系调查方法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70607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5年以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取得了很多成果,高级分类单元的研究已经基本完善。目前我国正处在基层分类单元一土系的研究阶段,大规模土系调查可能是今后的研究热点。但我国的土壤调查技术还是以土壤发生学分类为基础的,分类系统不同,土壤调查方法肯定有差异,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土系调查,很有必要开展关于土系调查方法的研究。土系分布与景观特征密切相关,景观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状况,可以借助景观变异规律来探讨土系调查的方法。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能够快捷高效地进行景观解译,基于此,本研究以江苏省句容市边城镇样区为研究区,首先以决策树分类方法对资源三号卫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再将分类结果各类型图斑依次叠加于原始影像上,结合野外调查结果和原始影像进行人工解译,修正分类结果;精度达到要求后,再以修正后的土地利用类型图为底图,用决策树分类方法添加合适的坡度和高程信息,生成"高程—坡度—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分类图;在此基础上,根据土壤—景观关系,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资源三号卫星原始影像和景观分类图,对土系的调查方法(调查路线的选择、剖面点的设置和土系界线的确定)进行探讨;为验证其有效性,在研究区中选取核心区实地调查进行验证,共建立16个土系,并探寻土系及其性质与景观的关系,进一步补充土系调查方法,最后将其综合、凝练,得出关于土系调查方法的相关结论和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路线的确定:借助高程图、影像图和景观分类图等综合分析确定调查路线的方法考虑到高程、坡度、土地利用类型等景观变异情况,相对于传统的野外概查方法,调查路线的目的性更强,探查时能获取更多的景观信息,能更好地为后续布点、寻找界线提供参考。(2)主要剖面的设置:借鉴传统土壤调查中布点数量原则,结合影像分类得到的"高程一坡度一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分类图进行布点,不但考虑到高程、坡度、土地利用方式等可能引起土壤类型变化的景观因子,而且对分类景观进行了统计和分配,定量地考虑到景观变异情况,让不同景观下都有合理的剖面点,布点更具有代表性。实地调查结果也证实了由景观解译确定的主要剖面点,基本涵盖了核心区的土系类型,共划分16个土系,按照该方法确定的25个主要剖面点中就包含13个土系,基本涵盖核心区的主要土系类型。同样的布点个数,若进行传统的常规网格布点,则只能涵盖7个土系,说明在考虑景观变异的前提下布点比网格布点法有巨大优势,这种方法在剖面点的确定上有较好的作用。(3)土系界线的寻找:借助分类影像可以清楚地找到景观因子变化剧烈的区域,也证实了景观因子变化剧烈的区域,往往是土系的界线所在,但其中要把握主导因子的作用。本研究区坡度变化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区域是敏感区,高程反映一个趋势,在较高地势与中地势的交界处也是地形、母质变异处(丘陵与岗塝地形交界处、石英砂岩坡积物和下蜀黄土母质变异处),土系界线较明显,其它区域并不一一对应。(4)在实地调查时也发现土壤的分布与母质、土地利用方式、高程、坡度、地形状况等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景观特征能很好地指示某些诊断层或诊断特性,如水耕人为土中具有潜育特征的土系多分布于地下水位浅、地势低洼的冲田中。林地中多见湿润淋溶土,坡度对黏磐出现的深度有一定影响,马尾松林中、中坡或陡坡丘陵中土壤多呈酸性。雏形土纲下具有酸性和铁质特征的土系多分布于老茶园土壤上,新垦水田土壤多为湿润雏形土,且多有氧化还原特征。高地势陡坡丘陵上,土体呈酸性,多为正常新成土等,对景观的深入研究可以指导土系调查和土壤类型的确定。
其他文献
本刊今年第7期发表两篇关于1988年新闻摄影记者“十佳”评选的争鸣文章以后,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兴趣,认为这样的争论是有益的。我们欢迎读者撰文继续探讨。
《中华商标》2013年合订本正在热售中,有意者请尽快与本社联系,180元/本(含邮费)。另:本社历年合订本也能订购,欢迎踊跃订阅!联系人:冯迎萍联系电话:010-68036092地址:北京市
本试验1992年在曲靖市越州进行,共4个处理:①70%作基肥,30%作追肥;②60%作基肥,40%作追肥;③97作环状基肥;④100%作拌塘基肥(对照)。肥料品种为复合肥(15:15:15)、硫酸钾、钙
将农作物秸秆和梨树修剪枝条堆肥化处理施入到梨园土壤中,可以有效利用农业废弃资源,促进土壤改良,对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壤肥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不同的梨园开展了
通过野外调查、营养液培养和土壤培养试验,进行了Cu、Pb及其交互作用对鱼腥草生理生态效应的研究。本研究分别就不同类型土壤Cu、Pb含量对鱼腥草累积Cu和Pb的影响,Cu、Pb及其交互作用对鱼腥草生长发育及Cu、Pb在鱼腥草体内累积、迁移和分配的影响,Cu、Pb及其交互作用对鱼腥草生理生化特性及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1、在黄壤和水稻土中Cu、Pb在鱼腥草地下茎中的累积表
有机肥料的施用、作物秸秆覆盖以及少免耕技术等保护性管理方式可以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群落发展及提高作物产量。土壤养分、微生物群落以及酶活性都
小麦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70﹪的小麦播种面积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深入研究小麦根系的水分功能与机理,对探明干旱逆境下小麦适应性变化的潜在机制、调控根系发育、
合理改革棉田种植制度,研究推广示范化栽培技术,通过调查当地的自然、生产、社会条件,明确了黄河流域棉区改棉田一熟为麦棉套作,长江流域棉区改麦(油)棉套作为麦(油)棉连作
对大空间尺度和长时间跨度的地下水流动态进行预测在科学与工程的许多领域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些领域包括土壤科学、地下水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然而,自然多孔介质的大多数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