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制定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症状观察表,分析其症状资料,总结出一个比较科学、准确的证候分型标准,并从中医角度探讨其病因病机、发病年龄、发展阶段等与本病不同证候之间的关系。
方法:本研究依据病证结合的研究思路,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进行相关文献调研,运用SPSS软件,将频数大于5%的多发性抽动症症状纳入多发性抽动症临床证候调查表。临床预试验拟用前瞻性、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比较可靠的多发性抽动症中医证候四诊资料,建立证候信息数据库,利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得出多发性抽动症的基本证型。
结果:通过对141例多发性抽动症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研究的初步分析:从发病年龄来看,大部分发病于2~13岁,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为发病高峰人群,其中>5岁且≤9岁者所占比例最大。随着走向青春期,发病率逐渐下降。从性别上看,男女比率大约为6: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从病程上看,大部分多发性抽动症患者病程较长,大于2年小于5年者占比例最多。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症状表现多样,症状频次在50%以上者,依次为眨眼、挤眼、皱眉、抬眉、皱鼻、嘴角歪动、摇头、耸肩、甩手、歪颈、扭脖。舌象中,出现频率最高的6个为:舌质淡红61例,占43.26%;舌质红47例,占33.33%;舌苔薄77例,占54.61%;舌苔白71例,占50.35%;舌苔黄45例,占31.91%;舌苔腻39例,占27.66%。脉象中:脉弦48例,占34.04%;脉弦滑26例,占18.44%;脉细19例,占13.48%;脉弦细12例,占8.51%;脉滑11例,占7.80%;脉沉细9例,占6.38%。多发性抽动症主要证候为:风邪犯肺、引动肝风证;肝气不舒、痰浊阻络证;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心脾两虚、风痰闭窍证;脾虚肝旺、饮食积滞证。
结论:多发性抽动症的五个主要证候:风邪犯肺、引动肝风证;肝气不舒、痰浊阻络证;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心脾两虚,风痰闭窍证;脾虚肝旺,饮食积滞证。多发性抽动症病程早期,多见风邪犯肺、引动肝风证;病程中期多见脾虚肝旺、饮食积滞证和肝气不舒、痰浊阻络证;病程后期则多见心脾两虚、风痰闭窍证和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多发性抽动症轻度抽动中以风邪犯肺、引动肝风证为主;中度和重度抽动中以肝气不舒、痰浊阻络证和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