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公共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大型体育竞赛活动不断增多,各举办地纷纷为赛事建设众多高质量、多功能的体育场馆。由于这些体育场馆大多数是依靠政府投资所建造,可以看作是一种具备明显公共服务属性的公共设施,而赛后如何使得这些设施得到合理再利用,更好的为社会群众服务,避免资源的浪费,成为亟需解决的社会课题,也是公共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焦作市在取得2014年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的承办权以后,从2010年7月开始,先后投资近17亿元修建了焦作市太极体育中心、沁阳市体育中心、修武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室内外比赛场馆。2014年10月河南省“十二运会”成功举办后,这些政府投巨资新建的场馆,在赛后如何投入到公共体育服务中,为广大群众所关注。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科研方法,对河南省“十二运会”新建场馆赛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其供给方式、供给内容以及群众参与体育服务的状况及需求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新公共服务理论,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河南省“十二运会”新建场馆赛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研究中显示,三座场馆在赛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缺少多样化的体育服务,健身项目较为单一,场地利用率较低。2.新建体育场馆在赛后能够为广大群众提供必需的体育健身场地服务,但是在健身指导服务、组织服务、体育信息服务、体质监测服务等方面存在人员缺少、组织不完善、信息滞后、科学监测不到位等不足,因服务内容的不完善,无法满足社会群体的需求。3.新建场馆赛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单一,政府仍占据着的绝对的主导地位,很少有营利性组织、企业、个人参与到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当中。政府在运用购买服务方面相对薄弱,极少采用,这不仅在无形中对行政资源造成束缚,并且不利于公共体育供给服务质量的提升,无法满足社会群众多元化的体育供给服务需求。4.可以通过强化政府在供给中的职责;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多方合作,共同供给;丰富体育公共服务内容,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面向大众开展体育训练及健身休闲、康复运动;建立互联网+网络平台;加大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等举措来提升新建场馆在赛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