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形理论的图像压缩方法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由计算机技术所带来的信息革命使人类由工业化的社会进入到了信息化的社会。在众多信息中,图像信息是人类认识世界及人类自身的重要源泉。然而,数字图像中包含的数据量十分巨大,给图像的传输、存贮以及读出造成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对图像进行压缩就成了必要的工作。分形理论是本世纪70年代美国Benoit B. Mandelbrot提出的,并在图像压缩领域得到了迅速的研究与应用。这种建立于分形理论基础之上的图像压缩方法具有很大的压缩比,因而在图像通讯、多媒体、互联网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分形图像压缩编码也有其固有的缺点,如编码时间较长,在高压缩比下图像恢复的质量不是很好,这些缺点也是当前分形图像压缩编码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对基于分形理论及迭代函数系统(IFS)的分形图像压缩方法进行分析、讨论,并给出了基于四叉树法的分形图像压缩方法的实现。主要工作如下:对分形图像压缩编码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目标。介绍了图像压缩的基础和目前一些主要的压缩方法介绍了分形图像压缩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介绍了A.E.Jaquin的编码方法以及针对其方法的改进介绍了自适应四叉树法的相关算法及研究。采用基于自适应四叉树法的分形图像压缩编码实现了对图像的压缩并分析了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分形图像压缩编码很好的解决了高压缩比这一问题,同时恢复图像的质量也可以满足主客观的要求。
其他文献
机器学习需要有标记数据来训练模型进行预测,有标记数据的获取通常需要人工参与,因此价格非常昂贵。在很多实际应用中,未标记数据可以较为容易地大量获取,如何利用廉价的未标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技术越来越重要,而操作系统安全是计算机安全的必要条件。加密文件系统和可信恢复是保障计算机安全,增强操作系统安全性的两项关键性技
随着Internet 的发展,当前的网络协议IPv4 显露越来越多的在地址空间、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缺点,这导致了IPv6 协议的出现和进一步发展,IPv6 协议取代IPv4协议也已成为互联网发
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络上的信息量正以几何级数的速度飞速增长,怎样在这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找到用户需要的信息已经成为Internet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Web Service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基于XML、SOAP等底层技术的新型计算模型,同时,P2P网络及各种应用程序也凭借其灵活的分散化结构、低费用高效率等特点慢慢走近我们的生活。本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字信息的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了人们关心的问题,其中以数字作品的版权保护最为重要和紧迫。数字水印技术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