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展研究

被引量 : 22次 | 上传用户:hanjingcj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合作社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起步逐步走向规范化的历史阶段。截止到2011年,我国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已经超过了48万家,实现入社农户3870万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5.5%。但是也应看到,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较小,虽然改变了小农分散进入市场的局面,合作社在与市场的谈判中仍处于弱势地位。合作社的联合在基层合作社的自愿推动下迅速产生。虽然合作社联合的实践已经在部分省市开展开来,但目前学者们对于合作社是否走向联合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对合作社联合的形式,怎么联合,联合的影响因素以及联合后如何治理等问题的研究也只有少量的零散的讨论,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基层的联合实践发展到一定程度迫切需要理论来进行指导。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模型分析法以及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合作社、联合社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运用农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合作社联合的原因,目的和意义进行了阐述,探讨了合作社联合的途径,联合社的组建形式及功能等问题;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合作社的联合做出了经济学分析;最后以国内现有两个联合社作为代表进行案例剖析,分析我国当前联合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联合可以避免合作社之间的恶性竞争、实现更大范围的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和费用、促进纵向一体化经营、提高市场话语权、提升品牌效益,同时能增强抗风险能力,维持合作社的稳定发展。合作社的联合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途径,而具体哪种更为适合并不能一概而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组建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同行业间组建的同业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第二种是同地区不同行业间组建的同域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第三种是同地区不同行业间因为开展某项服务活动而组建的同项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合作社联合社具有管理、服务和作为出资代表人三种功能。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的过程进行动态分析,可以得知,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合作社是否加入联合社与联合社的规模效益函数、组织成本函数以及外部性函数有关。本文还通过黑龙江讷河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山西犇牛奶牛养殖联合社两个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当前我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建议:通过采取健全法律法规、规范基层合作社等措施来为联合社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处理好联合社发展与政府间的关系;加大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大合作文化的宣传来为合作社的联合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良性发展。
其他文献
科学意识存在于现代社会每个人的心中,也不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项,因此我们要从小培养科学意识。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对我们周边的事物以及环境存在了一定的好奇心,生活中我们
<正>在2017年9月15日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强调"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治理,让农村改换新颜"。他还提到,要坚持因地制宜,从各地自然环境
近年来,物联网因为其广阔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被冠以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有望成为下一个重要的信息产业引擎。作为“物联网”关键技术之一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
台湾现代化的高等教育始于1895年,随着台湾教育改革民间力量的兴起,其高等教育政策逐渐松绑,校园的规划与设计亦日益受到重视。而校园的公共空间体系是体现校园品质的重要部分,是
信息技术是以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技术。一般认为,信息技术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将微电子技术、光电子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震惊世界的8.0级大地震,造成大量建筑垮塌,在此次地震中,学校建筑破坏相当严重,尤其是砌体结构校舍,破坏和倒塌现象极为严重,很多师生因此丧命,造成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地经济和贸易往来日趋紧密,港口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综观古今中外,沿海城市无一不是伴随着港口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港口对其所在
<正>刘永平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近二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内科疾病,疗效显著,其治疗上多注重扶正祛邪,常重用党参、黄芪、白术等以益气,肉桂、乌
目的探讨人尿酸盐转运子(URAT1)基因rs524023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哈萨克族高尿酸血症(HUA)发病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哈萨克族194例HUA患者和841例不合
为获取好的加工质量以及高的加工效率,制造业中已广泛应用高速切削加工技术。本文针对高速断续切削淬硬钢条件下的刀具失效机理,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及实验研究。基于损伤力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