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汉族和哈族食管鳞癌(ESCC)、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NETs)和低级别/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LGIN/HGIN)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 1和LC3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1)选择82例汉族ESCC、60例NETs、60例LGIN和38例HGIN以及91例哈族ESCC、69例NETs,制作组织芯片采用En Vision法检测Beclin 1表达;(2)选择85例汉族ESCC、54例NETs,54例LGIN和34例HGIN以及88例哈族ESCC、61例NETs,制作组织芯片后采用En Vision法检测LC3表达;(3)分析各蛋白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Beclin 1在汉族NETs组、LGIN组、HGIN组和ESCC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7%、95.0%、84.2%和74.4%,其中LGIN与ESCC(P=0.001)组、NETs与ESCC(P=0.000)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eclin 1在哈族NETs和ESCC中的阳性率分别是97.1%和76.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2)Beclin 1在汉族和哈族ESCC中的表达与分化(P=0.026,P=0.030)和临床分期(P=0.004,P=0.045)有关,但与患者性别、年龄、癌组织浸润深度无关。(3)生存分析显示,Beclin 1高表达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者(P=0.02)。多因素分析显示,Beclin1的表达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4)LC3在汉族NETs组、LGIN组、HGIN组和ESCC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6%、63.0%、26.5%和16.5%,NETs组分别与HGIN组和ESC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0;P=0.000);而LGIN与HGIN组(P=0.001)、LGIN与ESCC组(P=0.00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C3在哈族NETs和ESCC组的阳性率分别是93.4%和29.5%,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0)。(5)LC3的表达与汉族ESCC的分化(P=0.006)有关,但与汉族和哈族患者的性别、年龄、癌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无关。结论:(1)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和LC3在汉族和哈族ESCC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其缺失可能与ESCC的发生机制有关。(2)Beclin 1的表达与汉族和哈族食管鳞癌的分化和临床分期有关,可能是影响汉族ES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