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评价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适应症及效果。方法:2001年10月至2007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适应症及效果。方法:2001年10月至2007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原位肝移植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的11例患者共行ERCP57次。治疗方法包括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胆道支架置入、气囊或探条扩张、灌洗及鼻胆管引流(ENBD)等。对胆道并发症的类型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并评价ERCP及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主要包括胆漏、胆道狭窄、胆泥和结石形成等,分别通过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术、胆管狭窄扩张术及鼻胆管引流术等进行治疗。11例患者均行了胆管造影,其中9例(82%)显示吻合口狭窄,5例(45%)有胆泥形成,4例(36%)兼有吻合口狭窄及胆泥形成,1例(9%)为肝内胆管广泛狭窄,1例(9%)为肝内胆管稀疏及广泛狭窄伴胆泥形成。6/9例(67%)胆总管吻合口狭窄的患者通过扩张及支架置入得到了有效的治疗。4/5例(80%)胆泥形成患者通过胆道扩张、支架置入及鼻胆管引流等得以治愈。ERCP术后没有严重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主要为吻合口狭窄及胆泥形成,乳头切开取石及支架置入对于这些患者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对于肝内胆管广泛狭窄及胆管稀疏的患者ERCP治疗效果不佳,再次肝移植可能是唯一选择。因此,ERCP对于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准确的方法,应该作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首选手段。
其他文献
飞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帮助人们敲开了“信息社会”的大门,引领大家走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领域。在信息社会的领域中,数字化和网络信息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组织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椎体骨内压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7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平均67.96岁)。急性骨折患者(骨折至手术时间3周以内)18例,
目的建立大鼠自体小静脉移植的动物模型,观察不同外径自体小静脉移植修复小动脉缺损后的血管通畅情况及小静脉移植后管壁结构的组织学变化特点,为提高临床断指再植成功率提供资
良好的热管理系统是电池安全及高效使用的保证,电池的热管理需要确保电池温度在安全温度范围以及电池组内最大温差不超过5℃。传统的热管理方式,如空气冷却,不仅需要额外的动
隔热保温多孔陶瓷材料要求具备高气孔率、均匀分布的孔径和较高的抗压强度。本文采用在料浆中加入发泡剂,然后注浆成型干燥烧结的技术路线制备多孔陶瓷。通过XRD衍射,阿基米
食品是人们生存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产物,安全的食品,能保证人民的身心健康,也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性,需要进行检验。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对现代生物技术在
本实验的目的是应用链霉素复合降解膜植入脊髓缺损局部,探索脊髓损伤修复和延缓肌萎缩。通过切除家犬L3-4脊髓节段,采用缝匠肌尾侧部桥接脊髓缺损局部并包裹链霉素复合降解膜
本文通过研究骶2的应用解剖,了解骶2周围的解剖参数及骶尾部的毗邻关系,为骶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根据解剖关系研究骶2螺钉置入的可行性,安全性。进钉点
目的:观察发生在脊柱各部位的真空现象,总结其MRI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采用德国SIMENS公司的型号为MAGNETOM IMPACT1.5T的MRI成像仪,分析63例有脊柱真空现象病人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供心长时间保存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B组和实验组:C组、D组,每组10只。健康SD大鼠开胸后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