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社会上广泛流传的价值选择“再穷不能穷教育”就可见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多高。因为在二十一世纪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有专业知识或专门技术的劳动力比纯粹出卖体力的劳动力得到更多的回报,不仅是较高的经济回报,还包括“较高的社会地位”、“较高的文化修养”等。早在90年代初期,我国城市居民储蓄动机的调查数据就表明,为子女准备教育费用是城市居民储蓄的主要目的之一。接受教育尤其是质量高的高等教育成为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投资和发展机会。中国高等教育从1999年开始大规模扩张,至今已经10年。期间,我国的高等教育以惊人的速度和规模在扩张,至2008年秋季入学,我国高校入学人数达到前所未有的599万人,学生人数世界第一,毛入学率已达23%。这么大规模的教育需要很高的投入。从20世纪80年代起世界上很多国家也都因为高等教育财政危机而选择了让学生及其家庭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政策,以调动私人资源支持高等教育发展。我国也从1997年起全面实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虽然收取学费的政策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近年来,高校的学费持续飙升,使人民群众感觉负担很重,甚至因为学费太高影响了人们的就学意愿和选择,高校学费问题成为大家广泛关注的问题。很多学者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对高等教育进行了理论分析,但高等教育并不是一个单纯受学费(相当于普通消费品的价格)影响的消费品,它还受社会文化、政治、历史、家庭结构、家庭价值观和家庭成员受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制约。所以,纯粹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很难对成本分担比例给出准确地回答。因此,对政府和受教育者个人的成本分担比例进行实证研究更有意义。本论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总经费、学费占其中的比重、国家财政拨款比重、居民家庭收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学费资助等数据,讨论了政府和受教育者个人对普通高等学校的投资状况,并分析比较其他国家的相关数据,借鉴他们的宝贵经验,对我国普通公立高校的学费进行实证分析,从高等教育经费筹措途径、居民家庭收入、受教育者个人及其家庭能分担的比例、加强学费资助等角度提出相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