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作物秸秆产量位居世界前茅,但是对秸秆的综合利用还较为落后且使用效率不高。辽宁省为玉米生产大省,玉米秸秆产量每年可超过500万t,除去用作造纸、牲畜饲料、燃料和生物质能源外,仍有大量秸秆被闲置浪费或就地焚烧,这种情况不但浪费了可再生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利用各类农作物废弃物制备离子吸附剂,处理水体中的重金属元素或其他可吸附物质,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玉米秸秆皮中纤维素的成分较其他部位更多,另有较多的半纤维素,木质素相对较少,其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为合成改性产物的主要成分,纸浆造纸工艺可除去秸秆表面蜡质、木质素及其他杂质。经过研究分析,选用丁二酸酐、三乙胺在二甲苯环境下同秸秆浆接枝聚合即可得到改性产物。吸附剂制备的最优条件为:8h,140℃,2.5g丁二酸酐/g秸秆,酸酐:三乙胺为1:1.5(摩尔比)。SEM、IR和EDS能谱分析表明秸秆改性成功且对镉离子吸附效果较好。吸附镉离子溶液的最佳pH=5;5min即可达到96%以上的吸附率,但60min为吸附平衡时间;吸附剂投加量对镉离子溶液吸附的最佳固液比为1g/L;最大吸附量为232.56mg/g(2.07mmol/g),高于文献报道其他农业废弃物改性产物对镉离子的最大吸附量;采用NaCl溶液研究发现吸附剂的可再生使用两次,吸附率仍高达97.76%;丁二酸酐循环实验表明酸酐累计利用率较单次利用率提高不明显,不适于实际操作。通过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研究分析,秸秆表面引入的琥珀羧酸根离子与镉离子之间的吸附是在吸附剂表面进行的,主要为离子交换吸附,并伴随有颗粒扩散吸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