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生态工业园的建设火如荼,但同时也造成了城市开发与水资源生态保护矛盾显著,工业园区的建设严重的破坏了湿地资源,加剧了极端化的城市内涝与水资源短缺的同时并存。厦门作为南方城市,在其生境类型丰富的同时,便利的地理条件也促成了大量的工业聚集,开发强度巨大,对生态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土地开发与湿地生态保护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为此,我们需要在生态工业园中,进行园区的功能湿地建设,其核心是通过保护重建湿地系统,并与城市功能一体化设计的规划模式,使淡水资源全部回归生态。实现园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人居环境建设与湿地保护和谐发展。本文运用功能湿地理念,探索厦门生态工业园区功能湿地的构建方式。以翔安火炬园为例进行湿地生态结构的恢复,并在此基础上将湿地结构与园区结构相融合,最终解决区域内水生态失衡的问题。本文研究过程如下:(1)总结相关理论与实践,从理论、经济技术指标、技术以及经济性上分析功能湿地在生态工业园区构建的可行性。(2)对园区的基本状况进行调研,并通过Arc GIS软件对火炬园进行径流分析后,将径流汇水与现有和原有湿地基因进行整合,构建园区的一级湿地网络,随后以湿地结构作为规划结构进行园区的规划布置,并探究湿地的容量要求。(3)在一级湿地结构基础上对细分流域进行二级湿地网络的梳理。通过二级湿地网络解决细分流域内的水资源失衡问题。(4)随后,将细分区块内的功能要求结合二级湿地网络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并结合园区各功能要求与湿地进行一体化设计。(5)通过翔安火炬园功能湿地介入前后方案的对比,以体现功能湿地的构建能够保证高强度开发和完善区域湿地结构,解决区域水资源失衡问题。通过翔安火炬园的功能湿地建设,为厦门以后的生态工业园区中功能湿地的建设方法和容量要求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