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陵是南朝梁陈时期影响较大的一位诗人,在梁朝,他和庾信的诗文以“徐庾体”著称;在陈朝,徐陵号为“一代文宗”。目前,学界对徐陵的研究尚不够深入。本文通过对徐陵诗歌声律情况的分析,并与沈约、庾信等诗人的诗歌作比较,试图探究出诗歌由永明体向近体诗演变的轨迹以及在徐陵诗歌格律形成过程中的创作实绩。 本文分为六个章节:一、先回答的几个问题;二、徐陵诗声病分析及与沈约诗之比较;三、对声病规则的独特运用及其意义;四、与近体诗之关系;五、影响徐陵的诗人和徐陵影响的诗人;六、结语。 本文认为:(一)、徐陵的创作实践偏离了永明体的声病规则,而暗合唐初元兢提出的优待平声、优待后四病的理论。前四病属于四声运用上的手病,后四病属于双声叠韵运用上的毛病。徐陵重视前四病,宽容后四病(主要是“小韵”和“傍纽”),他主要关注的是四种声调的运用,并试图简化烦细的永明体声病规则;他对前四病中“平头”的独特处理运用,表明他关注的重点是每句的第二个字,而对“平头”的处理正是诗歌“粘缀”法则形成的关键。(二)、通过对徐陵诗歌句式、粘对、用韵、孤平、对仗、句尾等各方面的考察,可以说,徐陵诗已经基本符合近体诗的各项规则。而徐陵又有一定比例的诗歌通篇完全合乎五言诗歌格律的要求,也可以说,五言律诗格式到徐陵手中已经初步形成。(三)、徐陵的父亲徐摛擅于调声构律,他很注意对前四病的回避,上下句第二字很少同声,他已能写出完全符合唐诗格律要求的五言八句诗。在“家制格式,人谈病累”的声律学兴盛的时代,徐陵不可避免地会受其父徐摛的影响。在隋唐人心目中,徐陵是回忌声病的典范,他的诗文在声律上的讲究引起了当时人和隋唐人的关注,元兢正是在徐陵等前代诗人长期尝试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和徐陵创作倾向相吻合的“优待平声”、“优待后四病”、“粘缀”的诗律理论。 五言律诗格式到齐梁时期已经初步形成,而徐陵正是五言律诗格式初步形成时期的关键人物。今天,我们探究诗律发展的历史,应该充分肯定徐陵在水明体向近体演变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